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成全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13.03.2015  17:27

 
 


              西湖区老牌名校云集,公办教育的力量向来强大。 
                在这片“高手如云”的教育沃土上,作为民办学校,育才外国语学校的声名鹊起,也自然很值得称道。 
                这里有西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有西湖区教育行政力量的支持,给予学校相关的政策扶持,不断丰富区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里更有育才外国语学校的自身努力,不断探索特色办学之路,让更多的人在更优越的环境中享受更全面的教育,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从1995年到2015年,育才外国语学校今年将迎来20年校庆。今天,我们走进这所学校,体验它不同于公办教育的个性和开放。 
                学校扫描 
                个性化教育这口“”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深挖 
                育才外国语学校,毗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100余亩,有室内恒温游泳馆、篮球馆,400米标准环形跑道、3000座大型看台等设施,学校突出国际化、多元化、小班化课程。学校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实验单位,国家级国际象棋特色学校,浙江省优质特色教学民办学校、杭州市文明学校。 
                和老牌名校比,这所学校很年轻。但难能可贵的是,20年来,校区搬了,校长换了,有一样东西却传承下来——深挖“个性化教育”这口“”。 
                学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优势,通过建设多样化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途径,努力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我们力争为每一个学生找到成长的最佳课堂,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然的宝库,他们充满了成长的各种可能性,让每个孩子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是育才美丽课堂的最美之处。”校长张军林一直坚持,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内容,学校都会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去学习。 
                一个个特色明显、个性飞扬的孩子,是学校多年用心“挖井”行动最好的见证。首届中国和瑞典的“中国文化节”贡献奖、第六届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总决赛冠军、中国国际少年儿童漫画大赛金奖、第九届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区)总决赛金牌、国际跳棋全国冠军……无论是绘画、声乐、舞蹈还是科技、英语、文学,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育才的学生在各类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中均获得佳绩。 
                深度解读 
                育才的校园里流行一种“自助餐思维”: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将英语、舞蹈、棋类等内容纳入课表,让孩子们来“试吃”,看看哪个项目是他们最喜欢的、最擅长的,从中发现各自的特长项目。到了中高年级,学校的艺术、体育、科技特色课堂在周一至周四的中午和晚自修开放,供学有余力、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自主选择,给他们“开小灶”加餐。 
                学校个性化教育的“就餐理论” 
                阶段1:“We Show”课程让每个学生选出最爱 
                每周五下午,学校就开始“”了:图书室里,绿茶飘香,学生们正在摆弄茶艺技巧;食堂里,鸡蛋、面粉等原料,在学生们的巧手之下,化作香喷喷的吐司;实验室里,电子百拼、动漫设计、机器人制作等项目不断刺激着创意点子……这可是学生们最盼望的时光——53个“We Show”(微秀)系列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平均每个班才17个学生,实现了真正的“微班”。最关键的是,这53门课,是从100多门候选课程中,由学生投票产生,完全是因“”制宜。 
                为了开好每一门课,学校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担大纲的是本校老师,全体人员一个都没有落下。校长张军林亲自挂帅,教数学的他,开出了“趣味实验”课,看到课堂上学生的热情劲,颇为激动:“我大学学的就是科学,终于给了我回归本行的机会!”总务主任郑洪峰,是位摄影发烧友,带着学生拍照采风,绝对专业。还有蒋美仙老师,为了开好“茶语”课,自掏腰包2000元去学了个茶艺师。在用足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学校又聘请专业级的外援。学校和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合作,请专家以及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开出“小小银行家”、“环游世界”、“轮滑”等课程。而棋类方面,则聘请专业机构的老师进校。值得一提的是,“We Show”课程是开放的,根据学生兴趣每学年在调整。 
                阶段2:请外援为有特长的学生“开小灶” 
                如果说学生在自由选择中发现了“最爱”,“吃了还想吃”时该怎么办?这时,学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机制灵活的优势,和家长联手进行“个性定制”,通过特色化培育,为显现出特长的孩子“开小灶”。 
                学生程梓洋就是其中之一。小家伙打乒乓球很有天赋,原本每天中午,他妈妈将他从学校接到教练处训练,结束后再送回学校上课,非常辛苦。了解到这一情况,学校特批家长把教练请进学校,并专门开放了乒乓球体育馆供他训练,这让家长十分感动。 
                有面向个体学生,更有面向小众团队的。学校的棋类一直做得不错,有一拨孩子开始表现出这方面的特长,怎么让他们“吃得更好”?这学期,学校聘请国际象棋全国冠军王晓晖作为专职教师,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棋盘和棋子。同样,学校又将浙江小百花艺术团的专业演员请进校园,还聘请了葫芦丝、二胡、笙等10余种乐器的专业外教,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和“师傅”切磋。 
                这些特长项目需要有一定的场地,为此学校在中午专门开放了各类场地供学生使用。在学校行政楼一楼,有一架钢琴,学生可以自由来练,五(1)班的陈子轩就是其中之一,几乎每天中午都要到这儿来弹上半个小时。 
                阶段3:努力让每个孩子当“校园主角” 
                无论是丰富的“自助餐”,还是个性的“开小灶”,都是学生吸收“正能量”的过程。而对孩子来说,释放和展示能量,不断秀出精彩、赢得自信,同样重要。这就需要学校来搭建平台,面对与众不同的孩子,校园吉尼斯顺势推出。 
                说起吉尼斯,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他们中的每一个,都称得上是某方面的“高人”:周嘉威能把全校60多位老师的手机号码背出来,翁昕能蒙着眼睛单脚站着保持20多分钟,还有人喜欢写作一天能写8000多字、有人能背圆周率小数点后面420位、有人在规定时间内查字典字数最多、有人会变很多种魔术……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项目上创造“最高”记录。除了个人,班级也能申报集体吉尼斯,集体传篮球、集体背古诗,班级的凝聚力让很多家长感动。 
                此外,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类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除了数学节、英语节、艺术节、科技节外,学校每个月都会以画展、演奏会等形式为一名学生举办一次个性展示,让孩子有机会成为“每月主角”。就在前些天,五(3)班的双胞胎女生张佐佐、张佑佑画展正在校内进行,30多张画在门厅一溜排开,姐妹俩不好意思地说:“现在楼下几个班的同学都认识我们了。”像这样的“小名人”,学校还真不少:上学期末,陈子轩的个人钢琴演奏会在学校大礼堂进行,会前活动海报贴在校园各处,现场3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 
                个性化教育的力量源泉在哪里 
                厚实的学科基础 
                丰富的教师团队 
              个性化教育,是想挖就能挖的吗?不是,这是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学科基础上。没有学科的支撑,没有扎实的功底,一切都不成立。 
                个性化教育,得谁来挖?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还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幕后推手”就是坚持不懈在行动的老师们。据了解,学校共有教职工80余人,师资团队实力不俗: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75人,中学高级职称12人,市、区教坛新秀32人。 
                根基1:厚实的学科基础 
                作为一所以“外国语”命名的学校,先看英语学科。据了解,学校使用的是上海小学生使用的牛津版教材,该套教材的特色是注重语言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比如“天气”和“衣服”本是单独的两节课,但上完后,教师会请学生做一个旅行计划,这样一来,两节课的词汇、句型等都要融会贯通。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学校开设了系列校本课程,低段的原版直拼法,中段的外教绘本阅读课,高段的话题式交际课堂,让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大大提升。学校英语教师团队也是区域内有名的,倪勤获得全国英语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施萍获得杭州市英语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胡菊苹、刘青分别在杭州市教改之星评选中获得金奖和银奖。 
                数学和语文同样有特色。多年前,学校就和北师大心理学院合作开展《学习优势》课题,在数学学科上最为突出,老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让他们的优势更优、弱势不弱,以抛出问题、交流、展示、提高、应用等贯穿整堂课。而语文,学校一直以来注重阅读,从全语言阅读、群文阅读到经典诵读,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老师们也是各自钻研,各有自己的品牌项目,比如有的设计了一到六年级的阶梯式国学阅读系列,有的热衷开展亲近母语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根基2:丰富的教师团队 
                刘理明老师,学校教科研的负责人,教数学的他,一直强调“数学绝不是做题,而是好玩的游戏”。由他主要负责的学校数学节,就像一个游戏节,不仅有七巧板、魔方、扫地雷等经典节目,还有模仿综艺类节目的“爸妈去哪儿”,不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智慧,还有团队的合作。 
                樊香萍老师,做事特别认真,尽管早已评上中高,但教案全部手写,每年申报课题,以研促教,探寻教学现象背后的关键因素。作为语文老师的她,最近她一直在关注全课程,碰到其他学科的老师就热情发出邀请:“我们两个一起来做个课题吧!” 
                冯岳老师,市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执教信息技术,他会请学生拆旧电脑,彻底解体后,又请学生装回去,接上电源,还能用,学生那个激动啊。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机器人社团获得了华东赛一等奖、全国赛第七名的好成绩。 
                最感动人的还得属“妈妈型”老师鲍迪尔,她是“感动杭城十佳教师”,也是西湖区首席班主任,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她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是你们的妈妈,你们是我的孩子,班级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爱这个家。”曾经有个多动症孩子,在一般人眼中是个后进生,但在鲍老师面前他就是一个最乖的孩子,他喜爱鲍老师,喜爱鲍老师的语文课,在毕业考中取得了语文全优的好成绩。当别人问鲍老师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时,鲍老师只是微笑着说:“我就轻轻摸摸他的头,说他是个好孩子。”…… 
                他们只是育才的几个教师代表,优秀的老师还有很多。正因为有这样一支团队,学校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寻根究底 
                校长视点 
                成全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校长 张军林 
              成全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成长,这是育才外国语学校“十二五”的主攻方向。之所以提出这个主张,作出这样的部署,是基于这所学校客观的现实需求和主观的追求。 
                教育是面向人的科学,尤其注重人的全面、和谐、个性发展。当下,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历史的责任要求我们承担起学生个性化成长这个命题。育才办学20年,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活动设计,学生成长舞台搭建,所有课题均围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是教育走向核心领域、破题解题的必然选择,也是育才教育走向高位均衡的必然演绎。 
                当然,个性化教育,不是用个位数思维去解决群体化发展。它是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既是航向性的“风向标”,又是落实性的“主抓手”。我们将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培育充满活力和特点的个性,让学生能有个性地走向未来,让学校能有个性地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