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禁外卖:少拿“高大上”来掩饰“不作为”

28.11.2014  12:13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新媒体专电(杨稳玺)一纸禁令,让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学子从此告别了外卖。这让大学本硕时光都与外卖相依为伴的笔者五味杂陈,一方面对学子们深表同情,一方面对此禁令感到难以理解。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克明称此举是为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解释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学校不作为,少拿社会责任感来说事!

  学生叫外卖只是个人行为,一没有铺张浪费,二不是公款消费,怎么就上升到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敢问陈院长,外卖是怎么消解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课堂上和学生生活中贵校又采取了何种措施来培育所谓的社会责任感?

  其实,禁外卖的并非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首创之举,网上一搜先例居然比比皆是。笔者不禁想问,今日大学不见大师,只见各种“奇葩”禁令横飞,究竟为何?将自己摆在道德制高点,居高临下的一纸禁令折射出的是相关部门简单粗暴的家长式管理与官本位思想。大学之道在于明德,需要的是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通过课堂生活来塑造学生的自由思想、独立人格。仅仅想通过吃饭、叠被等形式主义来禁锢学生,然后满心欢喜给自己政绩加上一笔,是否有点自欺欺人呢?

  再回到外卖的话题上,学生叫外卖,最主要的原因是食堂缺乏吸引力。其实不少高校的食堂在饭点也是人满为患一座难求。反观此事则让人疑窦丛生,学院禁外卖是不是因为食堂销路太差,背后有没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利益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