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牵手杭州
一个是国内知名高校,有“中国外交官的摇篮”之誉,另一个是杭州的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这两个处于教育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学校如果能够合作,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7日,这桩千里一线牵的“良缘”在杭州促成:外交学院和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签约合作研发中小学国际理解课程,并在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实践尝试。
这是外交学院首次和小学、初中开展合作,而对于刚刚发布首批30所教育国际化示范校的杭州来说,也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一步。
外交学院为何会选择千里之外的杭州进行合作?该校党委书记袁南生说:“在中国外交史上,浙江的外交人才层出不穷。而更吸引我们的是,研发中小学的国际理解课程项目具有创新性,很接地气,也符合外交学院的办学宗旨。”他很看好这次合作,在他看来,现在国际教育主要还在高中实行,系统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比较鲜见,如果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国际理解教育,更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国际理解教育,虽然在教育界这已经不是一个新词,但对普通人来说,难免还是有些不明所以。
“此前有新闻报道说,中国游客在国外不够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这其实就是国际理解素养不够的一种表现。”杭州市教育局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际理解教育主要针对中小学,与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紧密挂钩。主要目的是在地方课程范畴内,通过课程设置、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等途径,使学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理解、包容、尊重、共处和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在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的理解中,国际理解教育要融贯中西,也要有文化自信,还要在开阔国际视野的同时,保留中国心。“要实现这些,仅以活动为载体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不够的,但与此同时,公共外交教育与系统的国际理解课程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还比较鲜见。”
实际上,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在去年年初已经启动本校国际理解课程——“小外交官”课程,主要由国学课程、语言课程以及“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小使者课程三个板块组成。
而在此次合作中,国际理解教育将被更具体的落实在日常教育的点滴中。比如,外交学院会派出专家团队指导上城区的英语教师共同研发国际理解教育区域大课程,同时会提供国际政治、大国外交等历史书籍、音像制品等让学校用于课堂资料等,来推进上城全区域教育国际化进程。此外,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也将成为外交学院国际政治、礼宾礼仪、小语种等相关专业的大四学生的实习基地,共同建设小语种课程。
> 链接
在教育国际化的路上,杭州还会放啥“招儿”?杭州市教育局相关处室的负责人表示,杭州将分3批推进教育国际化示范校培育和创建,每学年创建20-30所。每一批的教育国际化示范校的创建期是两年。按照计划,到2017年,要力争实现国际理解教育在杭州主城区中小学校推广并向县(市)延伸,全市建设 80 个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