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壶瓶山上,有一种能吃又抗癌的“虎耳金”
湖州师院老师发现新物种“壶瓶碎米荠”,富含可抗癌的硒元素
雾霾不断来袭,健康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前不久,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生物学老师白宏锋发现了一种可以“抗癌”的新物种,引起关注。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植物学科学期刊《Novon》上。
被白宏锋发现并给予名字的植物叫做:壶瓶碎米荠。由于叶片形状像老虎的耳朵,所以白宏锋为它取了一个俗名——“虎耳金”。
“虎耳金”和萝卜、青菜、荠菜一样,同属十字花科植物,全株光滑无毛,炒熟口感与荠菜较相近,若做成饺子,会有一股类似于香椿芽的清香。
“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壶瓶碎米荠因1983年首次在被誉为“地球怪圈上的自然迷宫”的湖南壶瓶山上发现而得名。
之所以能“抗癌”,是因为“虎耳金”当中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硒元素。
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硒是抑癌剂,这是美国政府对硒能抑癌的正式医学声明。
“硒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癌基因的转录,干扰致癌物质的代谢。” 白宏锋告诉钱报记者,不仅如此,硒元素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也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然而,硒元素不能在体内自行合成,只能靠外部摄入补充。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日硒摄入量为50~250微克/天,但硒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0.05微克/克。中国有2/3的人口面临硒摄入量不足的威胁,全球面临硒的“隐性饥饿”的人口高达15亿。
而晒干后的“虎耳金”根中,累积硒高达8000微克/克,叶中累积硒高达3000微克/克。
白宏锋及其团队对提取出来的有机硒分析后发现:“虎耳金”里面主要硒成分是硒代氨基酸。“也就是说提取出来的植物有机硒主要以硒蛋白形式存在,植物硒蛋白的名字也因此而定。”
市场上从未有食品硒蛋白的销售,原因是很多植物中的硒蛋白微乎其微,没有提取价值。
白宏锋的这个发现,让国家食品名录中的硒蛋白首次从概念变为了实物,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的硒营养补充剂。
根据白宏锋的调查,壶瓶碎米荠生长在壶瓶山及其附近,属于壶瓶山特有。“深藏不露”的壶瓶碎米荠,对生长环境很挑剔。
白宏锋发现,“虎耳金”需要生长在海拔800至1400米的高度,附近还要有流动的水源。不仅如此,夏天的温度不能过高,长时间处于超过35摄氏度的环境下,会造成壶瓶碎米荠的死亡。
对生长环境如此挑剔的“虎耳金”,距离下山到我们的餐桌上还有多远?
现在白宏峰团队正进行异地规模化种植,“可能再过一两年,壶瓶碎米荠就可以端上百姓餐桌了。”白宏峰说道。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通讯员 李彤 记者 章咪佳 编辑:汤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