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相融、技艺并进,在实践中锤炼歌唱技法

16.04.2018  02:34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是文化部唯一的专业培训机构,张海宇在该院从事教学20多年。从学历教育到培训文化管理干部,角色的多重转变让她在实践中学,干中学,学中干,学与实践相结合。从专业教师到策划人、课程设计者、班主任、研究员,张海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学院的发展,并为学院开设了音乐培训相关课程,以及艺术职业学院的师资培训、文化馆的师资培训、社区文化活动专干培训、戏曲院团表演艺术家的声腔培训等。在长期的声乐教学中,张海宇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声乐学习方法,即“声情相融、技艺并进”。她把这一方法与学生和同事分享,效果很不错。他们觉得这一方法能有效地指导歌唱,还能解决歌唱中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

  张海宇发现,许多学习声乐的学生或演员,在练习过程中,只注重声音和技巧的运用,而忽略了在音乐训练中“”以及艺术表现的运用。

  张海宇常说,在学习歌唱时,正确理解“”和“”的关系非常重要。“”是指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的歌唱方法。“”是指歌者在演唱时用正确的情感解读歌曲的内涵。《礼记·乐记》有云:“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张海宇总是以声情并茂、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寓情于声的方式贯穿始终。因为“”是基本功,没有唱“”之功,就无法达到唱“”之目的,也就没有声乐艺术。“”与“”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有许多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很苦恼,说自己的声音唱出来就是没有某位同学的好听。仔细听他一唱,问题就出来了:练起声来呆板僵化,练声只练声,唱歌只唱歌,没有理解作品并和作品融为一体,不接地气,毫无生气与朝气可言。

  张海宇常讲,古代唱论《乐府传声一曲情》中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犹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却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而会让听者觉得索然无味。这段话实际上是说,只有当歌唱者对歌曲的内容有了深入、正确的理解,同时又注重了歌曲情感的表现,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这也是“”与“”的关系,精湛的声音技巧可以增强艺术感染。没有“”,也就无所谓“”,没有纯熟的声音技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艺术表现。

  她认为,“”与“”、“”与“”,从来都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端。好的歌唱不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内容好。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更是视觉与意境结合的艺术。歌曲写得好,还要靠歌者唱得好,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形体优雅大方,是集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歌唱才能感人,才能产生富于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对于声乐工作者来说,“”与“”、“”与“”是完美艺术的结合,也是达到完美艺术表现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