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文化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中的两个重大命题。把握好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关系,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升对“四个自信”的理解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从两者的概念比较上看,文化认同侧重于对同一价值观的认知和归属,文化自信侧重于文化功能作用的发挥,即在认同基础上的民族精神的力量凝聚及调动。从历史过程来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文化认同过程之中产生文化自信,文化的自信又带来更高层面的文化认同。
今天,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探索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过程。正是全国人民在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上不断增进认同,才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真理、开拓创新,中华民族儿女才能团结一致、专心致志、互助友爱、并肩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里讲的文化自信包含了对中华文化的科学定位及信心,包含了对中国文明大国形象的塑造及信心,包含了对中国梦实现的信念及信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就失去了文化根基和文化底蕴,更难形成文化优势。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最深层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没有对中华文化普遍而广泛的认同,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根基和内核,就将成为妄自尊大的空中楼阁。因此,只有建立在对中华文化普遍而广泛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是更基础、更广泛、更坚定的自信。
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具有价值追求一致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精神基因,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孕育的新的思想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升华,体现着中国历史进步的发展方向,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立场,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彰显着时代精气神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一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各族人民共同拥有和不断增强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信心的源泉。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对这“三大文化”的认同,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来源于对这“三大文化”的自信。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在价值追求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其目标就是要用这“三大文化”涵养品质、涵育文明、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应对和参与全球文化的构建,为世界文化发展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核心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建设本质上就是道德秩序的建设、价值体系的重构,文化认同从本质上讲就是价值认同。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目的和本质是价值认同,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的自信。这一价值的认同与价值观的自信又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自信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表现,是凝聚全党和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文化认同与自信的核心要义就是增进和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自信,就是要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导向,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不断提振人们的精气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二者辩证统一
文化认同是基础,文化自信是本质。认同增强自信,使自信更有底气;自信增进认同,使认同更具方向。二者辩证统一于文化的自觉与自强,统一于文化建设和实践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当今时代,文化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面对挑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求,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关系,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于包容多样中增进认同。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既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大胆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既要克服文化自卑,又要避免文化自负。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教育引领全党和人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和传播。遵循文化建设规律,占领文化生产与传播的制高点,坚持用事实说话,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终极魅力和普遍价值。始终本着理性、包容、发展的态度,高举文化创新创造的旗帜,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发挥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作者:李国良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