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中提升城市竞争力——对杭州经济追赶武汉的思考

16.09.2015  13:14

      杭州、武汉分别是杭州都市圈和武汉城市圈的极核城市,近年来,两市根据各自的城市定位,经济发展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为了全面把握两市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对2012年以来两市经济发展走势做了对比分析,为缩小与武汉差距,找准杭州发展着力点,提升城市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杭州发展优势

      转型升级是破解经济发展矛盾,争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先发展“十大产业”,全力推进“一号工程”,全市经济提质增效明显。

      (一)经济增速首超武汉。

      2005-2014年,武汉GDP增速始终高于杭州,年均超过杭州2.2个百分点,从而GDP总量从落后我市682.67亿元转为2012年领先杭州170.20亿元,2014年高出863.32亿元。但今年上半年,我市GDP增速重返两位数,增长10.3%,高于武汉1.6个百分点,增速十年以来首次赶超武汉。

      (二)服务业集聚态势强于武汉。

      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近年来,我市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服务业跃升为首位经济。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0∶41.8∶55.2,三产占比分别比2012年、2013年提高了3.1和0.9个百分点;武汉三次产业比重为3.5:47.5:49.0,三产占比虽比2012年、2013年分别提高了1.1和1.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我市6.2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长后劲强于武汉。 2014年我市服务业投资增长20.3%,高于武汉3.9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投资分别高于武汉35.7和95.1个百分点(见下图)。

      (三)增长效率高于武汉。

      增长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最基本最主要的源泉,我市的劳动生产率2012年以来均高于武汉。近三年我市人均GDP分别为8.93万元、9.52万元和10.38万元,高出武汉12.3%、7.0%和5.9%。 资质量好于武汉。 近年来,我市投资规模虽不及武汉,但投资质量较好。2012-2014年,杭州市每百元固定资产产出GDP 分别为186元、196元和210元,比武汉高29.2%、29.8%和31.8%。 盈利能力强于武汉。 201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用率为7.6%,比2012、2013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同期武汉仅为4.5%,比2012、2013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多于武汉。 2014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44632元和23555元,高于武汉34.2%和45.9%,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领先武汉9位和5位次。

      (四)转型潜力大于武汉。

    “互联网+”是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我市着力打造集信息产业和智慧应用为一体的新经济形态,信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我市拥有全球最大的C2C网络交易平台、全国最大的B2C网络交易平台、全国最大的民营网络支付平台,拥有全国1/3以上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和专业网站,信息经济对杭州经济产生了全方位推动作用。2014年,我市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668.64亿元,增长18.3%,占全市的18.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913.31亿元,增长25.4%,高于武汉16.9个百分点。

      (五)创新动力好于武汉。

      2014年,我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270亿元,比2012年增长18.4%,高于武汉3.8个百分点。我市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左右,达到了创新型国家研发投入水平。我市发明专利授权量5559件,增长13.1%,比武汉多168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

      (六)市场活力优于武汉。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2014年,我市共有私营企业27.6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9%,个体工商户34.53万户,增长5.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503.05亿元,占全市的59.8%,高于武汉17.3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不断增加。 为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激发市场创业热情持续发力,我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2014年新增企业登记5.36万家,高出武汉15.4%,其中新增上市公司7家,累计109家,比武汉多49家;浙江股交中心新挂牌企业176家,累计354家;“个转企”12756家,累计达到25870家,大众创业的热情不断提高。

      二、杭州发展差距

      (一)总量位次后移。

我市在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上成效凸显,但部分指标与武汉的差距仍在扩大。尤其是武汉紧抓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五大计划,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兴产业上项目,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武汉GDP达到10069.48亿元,率先迈上万亿台阶,比我市多出863.32亿元,总量优势进一步扩大。在全国大中城市的位次连续赶超南京、青岛、杭州、成都等城市,居全国第八位。而我市经济总量自2012年被成都、武汉反超后,位次由第八位退至第十位。

(二)工业竞争力低于武汉。

从两市现有的经济结构看,工业仍是全市经济的主要支撑之一。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武汉以“工业倍增计划”作为抓手,以改造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着力点,工业实力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53.35亿元,高出我市648.10亿元,领先优势比2012年扩大了330.22亿元,年均增幅12.6%,快于我市3.3个百分点。 大企业培育力度 小于武汉。 2014年武汉产值超百亿企业为15家,比2012年增加3家,仅神龙汽车、联想、湖北中烟等5家大企业对全市规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就达到50%以上;我市超百亿企业仅为9家,与2012年持平,对全市的贡献率为21.2%。 增加值率与武汉差距较大。 工业产品附加值较低是我市工业竞争力弱于武汉的重要原因,2014年我市工业增加值率为21.7%,虽较2012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仍低于武汉7.7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增速落后于武汉。

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商贸服务业中心,因其特有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贡献逐步提高。2012-2014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虽比武汉高88.12亿元、96.42亿元和134.14亿元,但从发展速度看,我市增势弱于武汉,2012年,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0.1%,略高于武汉0.1个百分点,但2013年、2014年均低于武汉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为分别低于武汉3.1、4.9和9.4个百分点(见下表)。

 

2012-2014 年杭州、武汉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年份

GDP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杭州

武汉

GDP 之比

杭州

武汉

杭州

武汉

2012

7833.62

8003.82

0.98

2393.59

2711.47

3921.17

3833.05

2013

8398.58

9051.27

0.93

2523.88

3113.3

4416.12

4319.70

2014

9206.16

10069.48

0.91

2805.25

3453.35

5067.9

4933.76

年均增速(%)

8.4

10.4

--

9.3

12.6

9.2

9.8

 

(四)投资力度弱于武汉。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力之一。2014年,武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62.53亿元,比杭州多2009.83亿元,领先优势比2012年扩大741.65亿元,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年均增长18.7%,比我市快1.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差距明显。2014年武汉工业投资达2606亿元,投资规模比2012提高了50%,是我市的2.9倍。上海通用武汉生产基地一期、北车轨道交通装备修造基地、华为光电子生产研发基地等多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而我市2012年以来,工业投资持续低位增长,且缺乏50亿以上的大型工业项目,其中技改投资自2013年以来一直呈负增长状态,已成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掣肘”。

(五)消费需求小于武汉。

消费需求是既是最终性需求也是内生需求,是经济增长带有根本性和最重要的动力。2012-2014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低于武汉487.80亿元、347.43亿元和530.59亿元,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六位,而武汉居第三位,仅次于广州和深圳。 增速被武汉超越。 由于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市零售额增速不断下行。从2011年(18.7%)高于武汉0.7个百分点,转为2012年(15.5)低于武汉0.5个百分点,2013年(13.0%)持平,2014年(8.7%)差距扩大到4.0个百分点(见下图)。

 

2012-2014 年杭州、武汉投资、消费对比

年份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杭州

武汉

差距

杭州

武汉

差距

2012

3722.75

5031.25

-1308.50

2944.63

3432.43

-487.80

2013

4263.87

6001.96

-1738.09

3531.17

3878.60

-347.43

2014

4952.70

7002.85

-2050.15

3838.73

4369.32

-530.59

年均增速(%)

16.9

18.7

-1.8

12.4

13.9

-1.5

 

三、武汉发展经验

(一)发展谋划实。

十二五期间,武汉谋划进入GDP万亿俱乐部,把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制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产业,优化工业布局,编制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工业板块”空间发展规划,工业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2014年进一步谋划推进“工业倍增升级版”,牢牢扭住工业这个牛鼻子,制订实施“武汉制造2025”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重点推进300项技改项目。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和行动方案,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促进服务业加快融入互联网时代,大力发展研发、创意设计、电子商务、智能物流、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新业态。突出高端定位、总部优先,加快建设武汉中央商务区、汉口沿江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等服务业聚集区,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为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引领目标高。

近年来,武汉抓住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大武汉复兴”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万亿倍增”的新目标,提出用七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由一万亿向两万亿跨越。加快四大工业板块建设,提升工业倍增发展区承载功能,2015年工业投资要突破3000亿元,产值达到1.5万亿元。进一步支持传统商贸企业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目标突破4000亿元。这一系列的高目标体现了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决心,也增强了各类市场主体在武汉发展的信心。

(三)开发投入大。

近年来,武汉在抓有效投资、提升城市实力上不遗余力。如武汉引进万达集团,在东湖与金水湖之间1.8平方公里的地块上投资500亿元规划建设“楚河汉街”,打造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中央文化区,日客流量已达5万人次。按照“投资规模不减、建设力度不变”的总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力推进路网、绿道和停车场建设,2015年将安排城建投资1750亿元,较上年增长16.7%,再创新高。

(四)工作创新多。

武汉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放在武汉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创新,用最大的热情、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最多的投入推动创新。 政府服务创新。 推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三联单”制度,企业、市民办事一目了然。 科技成果创新。 积极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黄金十条”,出台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改革的“汉十条”,明确鼓励科研人员创业,进一步点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 平台建设创新。 作为国家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坚持“创新”的灵魂,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市场化、企业化的新型工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探索发展“企业孵化+投资”、“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等新的孵化模式,加快推进企业创业创新步伐。

四、杭州追赶武汉的着力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杭州要在激励的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须从优势着手,明确目标,正视差距,着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一)发展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以千亿产业和百亿企业为重点,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制定实施产业链发展规划,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等重点产业。要紧紧围绕“一基地四中心”建设,深入贯彻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加速推进已具有一定先发优势的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等产业实现大提升、大发展,确保继续领先全省全国,要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围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等5大关键技术,打造新的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研究部署“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做好杭州相关规划。

(二)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抓有效投资仍然是短期稳增长的重点,应集中力量规划落实好各类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 一要抓机遇、强保障。 要抓住当前宏观形势稳中趋好、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建设、国际峰会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更大力度抓好项目招商与推进,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级重点、重大项目按时落地、开工、达效,为稳增长、促发展打好扎实基础,提供坚强保障; 二要抓重点、优结构。 全市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强民间投资发展活力和后劲。民间投资已占全市投资总量的近60%,既要充分发挥好民间投资对我市投资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要在优化投资结构上下深功夫,要引导企业在技改投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投资增长质量和效益,有效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进深化改革,营造有利环境。

以“四张清单一张网”的为抓手,通过权力清单制度这根杠杆,推动政府自身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释放市场活力。以杭州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积极落实民营经济强市、新型城镇化和美丽杭州、平安杭州、法治杭州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可操作性的时间表、路线图,直奔主题、落实举措,力争每一项改革任务都能落地、突破并取得实效。稳步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等12项改革,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加快打造更具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四)加快美丽杭州建设,打造发展“金名片”。

美丽杭州”建设是提升全体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发展惠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以建设国家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大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力以赴抓好“五水共治”,改善环境质量,尽最大可能使环境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优势,吸引更多的人来杭投资、创业。此外要抓住2016年国际峰会在杭州召开的历史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界面的更新,向世界展示杭州的良好形象,为杭州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