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脉是人的精神

14.11.2014  09:07

    最近去湖滨,那里新建了一批青砖外墙的购物中心,据说,一个巨大的苹果专卖店也会在那里出现。上世纪二十年代,民国政府拆除清代旗营和隔断城市与西湖的城墙,在湖滨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称之为“新市场”。经过了好几个历史时期,湖滨地区,在二十一世纪再一次发生巨大的变化:居民少了,来自世界的商品多了,而建筑物的外观、体量却部分恢复了上世纪这个地区的文脉气质。

    杭州城市最近二十年变化巨大,几乎牵涉到每一个区域——河坊街、运河沿岸、拱墅区以及其他各个工业区、钱江沿岸、城西一线包括西溪路等等。细致观察这些地方的变化,可以看出策划和建设者对于杭州城市风貌、文化遗存保护、建筑外形认识的变化。从全部推平,到表面的保护,逐步演变为文脉的再现。逐步探索历史与现代、风貌与文脉、功能与外形等各种要素的兼顾。可以说,城市改造,产业和时代,文化和功能,要素越是丰富,兼顾得愈好,其风貌一定是更有味道。

    城市要发展,风貌必然会发生变化。保存和传承、建设和保护是一个巨大的两难命题。有人认为,城市旧貌是历史的文脉,不能割断这条脉络。一座没有文脉延续的城市,就是无根的浮萍,缺乏灵魂和精神面貌,大拆大建,使得人们无法从外观解读和认识记忆这座城市。所以,人们羡慕欧洲城市,中世纪和近代著名的建筑物,相得益彰,比比皆是。

    事实上,城市的进化,几乎就是通过住宅以及公共建筑体现的功能变化而获得的。这是城市所承载的责任和功能决定的。十九世纪下半叶,巴黎市长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一次告别中世纪的城市建设运动,全世界从此只认识后来的巴黎。重要的是,奥斯曼之后的巴黎,却依然保持了世界文化和艺术之都的地位。核心关键是,巴黎的文脉没有断。巴黎城市对于文化的珍惜重视,以及,那里的艺术家和学者的作用,成为法国艺术和文化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力。著名的左岸咖啡馆,就是这种驱动力的一部分。很多的哲学家作家,在那里写下了改变世界的著作。

    无论城市风貌怎么变化,只要我们清楚,杭州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她,只要城市人文精神不灭,文脉就不会断,城市的魅力就会永存。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新浪微博@王群力说杭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群力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