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走进城市数据大脑 独家采访“交通小脑”项目试点负责人
应东辉—— 我最大的梦想是让城市交通更安全更有序更顺畅
上周国家公布要建设四大人工智能平台 其中一个在杭州已经试验了一年多
上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召开,会上公布了我国首批人工智能开放四大创新平台——
依托百度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依托阿里云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依托腾讯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依托科大讯飞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四大人工智能平台,其实杭州都在深度参与。像科大讯飞,浙江总部就落在萧山;还有城市数据大脑平台,自去年云栖大会公布以来,一直在萧山做交通方面的试点。
今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城市大脑交出周年答卷:与交通数据相连的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缩短15.3%,杭州最堵的高架道路——中河高架平均行驶时间节省4.6分钟。
4.6分钟是什么概念?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说,在悉尼一辆车平均行驶时间节省1分钟,整个社会成本会节省5000澳元(约2.5万元人民币)。把这个数字放到杭州,4.6分钟算下来接近杭州的人均GDP。
想了解这么牛的城市数据大脑是怎么运作的吗?
上周,快报采访了萧山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应东辉,一位27年警龄的交警老兵,也是城市数据大脑下的“交通小脑”项目试点负责人。
姓名:应东辉
年龄:48岁
职业:萧山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我是一名交警,也是一个普通市民,有时周末开车去朋友家玩,被堵在路上的心情也和大家一样,很懊恼。以后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现在城市数据大脑处于探索试验阶段,通行效率能够提高15%,以后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了,道路通行状况是什么样,值得大家期待。
十九大报告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为一名交警人,我最大的梦想是让城市的交通更安全、更有序、更顺畅。城市交通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管是交通小脑还是城市大脑,我们都将继续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手段和不断进化的智慧手段,来提升我们城市的治理水平,让杭州市民生活更幸福、更有获得感。
119、120平均救援时间缩短7分钟
10月9日10:05,萧山区市心南路附近待命的120急救车,接到7公里外的求救电话。急救车沿着市心路一路往北,沿途经过21个红绿灯路口。
萧山公安指挥中心的终端大屏前,应东辉紧盯着急救车的行驶路线。每经过一个路口,他扫一眼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急救车最终一路绿灯到达终点,测试结束,应东辉长舒一口气,此时大屏幕数字定格在854秒。
854秒差不多相当于14分钟,这是急救车相比平时节省的时间。开了25年的急救车司机倪师傅说,这是他这么多年开得最顺畅的一次。
急救车一路绿灯的背后,城市数据大脑居功至伟。急救车出发时,城市数据大脑在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了多种算法模型,反复推演无数遍,结合手机地图、道路视频监控记录的车辆行驶速度和数量,感知车辆的运行轨迹,以秒级速度设计出一套最优通行方案。
像这样的交通实战演练,近几个月萧山交警已进行了60多次。应东辉说,测试结果都还算满意,在对正常车辆通行影响最小的前提下,110、119、120等特种车辆救援效率提升了50%,平均救援时间缩短了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