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城市承接国际会议排名,杭州连续三年跻身前三
2014年杭州会展业三大亮点 会议数量逾万个
2014年会议举办数量达到了11662个,同比增长9.78%。
市场化程度趋高
会议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项目7825个,占67.10%。
展览增幅近三成
9个专业展览场馆办展数量达到290个,比上年增加67个,同比增长30.04%。
一提到会展,不能不说一个数据——1∶9。这是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
从能够在全国会展经济中“掷地有声”,到朝着国际会议目的地“砥砺前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杭州会展业正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杭州,这座以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引领中国会展业先锋的城市,正在通过越来越多的重要国际会展项目,走向世界。
杭城会展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2000年,时隔71个春秋,杭州再度举办西博会,迎来了会展业发展的春天。
对杭州这样一座开放的城市而言,发展会展业不仅仅是赚个“盆满钵满”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以此架设对外开放的平台,把城市品牌形象营销出去,不断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
苏适是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见证者。他在杭州西湖国际博览有限公司工作了近8年,参与了西博会一系列会展节庆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
“无论创立举办西博会,还是举办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都体现了杭州的大智慧。”
在他看来,如今杭州会展业已经形成了以西博会为龙头,会展与城市紧密结合、互动发展、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会展”发展模式。
“更重要的是,杭州会展业不仅跻身国内‘第一方阵’,而且不断向世界‘发声’,越来越多的老外通过杭州会展业这个产业平台,知道杭州,熟悉杭州,爱上杭州。”
苏适说,过去国际参展商来杭参展,主要是进行单一的作品和商品展示,没有过多的交流与合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现在则不同,国际参展商更看重的是杭州的发展环境,希望通过会展平台寻求商机,进行产业链的对接和落地。
“国际化水平逐年提升,这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杭州会展业发展的新特征。”苏适举了个例子:去年举办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邀请到美国、德国、丹麦、韩国等32个国家及台港澳地区的文创机构和企业参加,而在2011年,只有16个国家及台港澳地区参加。短短3年时间,数量翻番。
今年重点打造“国际会议年”
市会展办会展处副处长方坚辉认为,能否打造国际知名会展目的地,关键在于一个城市的底蕴、实力和环境。增长的经济、便捷的交通、舒适的人居、优美的风景、厚重的文化……这些都为杭州建设国际会展名城增色不少。
政府的引导在杭州会展经济起步阶段起决定性作用,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走市场化的路子成为会展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当下主要是统筹协调和当好“服务员”的角色。
市会展办今年的重要任务就是打造“国际会议年”,主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联系,举办大量高端国际会议。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杭州会展业要进一步接轨市场,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办展。“杭州还提出‘政府五年内退出主办西博会’,以此加强市场化运作。”
在方坚辉看来,杭州有打造“国际知名会议目的地”的各种优势环境,已完全具备举办国际级别会议的条件。但在展览业中,展馆面积太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短板。
令人欣喜的是,整体规划建设面积84万平方米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预计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其可使用展览面积将达15万平方米,可容纳国际标准展位7500个;会议中心2.9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如G20、达沃斯、APEC等国际会议的要求。
同时,配套等软件设施也在同步建设中。目前,杭州拥有星级宾馆252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4家,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第三。
为提升会展业的服务质量,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杭州正在培养一支有国际视野、有专业化水平、有战斗力的人才队伍。如今设有会展专业的在杭高校达11所,学生2000多名。同时,还在培训一批专业的司机队伍,人数有上千名之多,其中一项要求就是能够听得懂英语,至少可以用英语作简单交流。
“政府还将通过立法或制定行政法规来规范会展经营行为,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从政策层面进行产业扶持。”方坚辉说,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再加上政策不断释放的红利,相信“国际知名会展目的地”离杭州并不远。
在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对大陆城市承接国际会议的排名中,杭州连续第三年获得第三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今年,还将有许多“高大上”的会议展览进驻杭州。
其中,国际组织举行的会议,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角色”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世界休闲组织举办的世界青年音乐节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吕毅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