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蝶变 大美其美
浙江在线5月23日讯(李华) “身边的墙门里,有伟人来过。”
踏上小营巷的石板路,宁谧、洁净、古朴。顺着清雅的街区兜上一圈,似是走过一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健康之路。这里,是我省乃至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基层缩影。
今年,是我国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其主题是“为了人民的健康——65年的历史与展望”。近日,我省将一份全新的荣耀收入囊中——我省成为全国首个所有市县跻身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的省份。
这是历史性的殊荣。这意味着,我省所有县(市、区),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地变绿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了,老百姓的文明、卫生意识显著增强了。清静、卫生的大环境,正激发着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驻于斯的人,释放着澎湃的创新动力。
65年岁月峥嵘,爱国卫生运动的步履坚若磐石。在党和国家政策指引下,我省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开拓创新、走在前列。当下,我省正结合自身实际,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系列组合拳下,不断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蓄环境资本,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丰富的浙江经验。
这个春日里,我们行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间,奔驰在阡陌纵横的美丽乡村,一起为您揭开我省国卫满堂红背后的“蝶变密码”——
理念蝶变没有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健康,乃人民幸福之源,国家富强之基,是一份伟大、贴心的事业。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建设卫生强省的战略部署下,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牢固坚持该思想,扛起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顺应13亿多人民的殷切期盼,党中央以长远发展为基点,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自此,爱国卫生事业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发展为大健康理念,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被列入我国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及我省,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就郑重承诺: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
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这是浙江交出的脱贫答卷,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奔跑在致富路上的浙江人民,更以昂扬的动力,并跑在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的轨道上。他们深知,经济与环境,健康与幸福,密不可分。
回溯我省爱国卫生运动65年的历史,我们逐渐地看清爱国卫生事业的脉络——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并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征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爱国卫生运动的理念与实践,使我省爱国卫生事业一步步走在全国前列,推动我省成为全国首个所有市县跻身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的省份。
这一路,筚路蓝缕;这一路,创新不止。
上世纪50年代,全省人民行动起来,消灭鼠疫、霍乱、伤寒等传染病,开展除害灭病活动。1958年1月,整洁的杭州市小营巷迎来国家领导人视察我省爱国卫生工作,由此在全省掀起了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爱卫运动高潮;
上世纪60年代,我省开展以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两管五改”活动,大幅度提升市容市貌;
上世纪80年代,我省率先采用“政府引导、集体支持、群众集资”的方式开展农村改水改厕,主动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并开创我省农村建设规范化水厂的先河,奠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
上世纪90年代,以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为抓手,全省形成了“以创卫为龙头,健康教育、城区除四害和农村改水改厕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新世纪以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逐渐成为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0年,省人大通过《浙江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更使我省爱国卫生工作走上了法制化道路;
近年来,全省爱国卫生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健康浙江、全民健康为目标导向,以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突出卫生问题为核心,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爱卫会发起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我省爱卫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以顺应我省城镇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趋势,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环境和健康不断增长的需求,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
我们看到,湖州、绍兴、台州、金华、舟山等市通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创建卫生城市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城市招商引资、集聚人才、发展旅游夯实了基础;
我们看到,丽水市通过全面加强绿化、除臭等专项整治,2013年通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审,提升了“绿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促进了旅游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看到,党的诞生地嘉兴,有个油车港镇,通过创建国家卫生镇,提高了城镇颜值,既栽下了梧桐树,也引来了金凤凰,镇政府与台商签下了一项1亿美元的4A级旅游项目,现已开工建设……
创新、奋进的种子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2012年,我省实现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国家卫生城市“满堂红”,2017年,我省又一次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县城“满堂红”。
城市与乡村,在我省,正历经一场美丽的蝶变。
行动蝶变开具社会共建大处方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让人人享有健康,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建设健康浙江、健康中国,既要依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需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纵观我国爱国卫生运动65年的风雨征程,作为新中国卫生奇迹的主要经验之一,她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无法实行的高投入、高技术的医学模式,而是发挥每个人作为健康生产的主体作用,“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并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将中国政治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效益。
现代西方医疗卫生理念的变革正源于中国的实践。在我省,省委、省政府始终秉承爱国卫生运动的优势,注重将爱国卫生运动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爱国卫生工作与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互相融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成为我省建设“两美浙江”的思想基础。这一创新理念,成为我省爱国卫生工作的主方向,爱国卫生工作有了新的、高标准要求。
2012年开始,针对城乡环境建设出现的新问题,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我省相继启动实施“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打出了城乡绿色发展的“组合拳”,让环境更宜居,让城乡更迷人,让居民更健康。
打造健康宜居环境。全省以农村改水改厕、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为载体,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卫生条件;以背街小巷、城中村等为重点,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动员全民参与,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力度。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宁波市“一把扫帚”制度,都为全省环境整治创造了新鲜经验。
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全省以全民健康促进行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健康传播、健康生活、健康管理,逐步引导城乡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积极落实各项控烟措施,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广泛开展除四害工作,有效控制四害孳生;通过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等手段,全省先后阻断了血吸虫、疟疾等地方病传播,有效控制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流行,成功应对H7N9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传染病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点。
高标准加快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两美浙江”建设与爱国卫生工作通过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得到完美的结合。全省各地都将卫生城镇创建作为创新社会卫生综合管理的有效手段,着力治理社会陋习、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各地积极完善创建组织架构,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爱卫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条块联动、部门合作的协同推进机制,卫生城市(县城)违章建筑、乱搭乱建、乱扔乱倒等现象大大减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绿色组合拳打出一翻天朗气清的好环境、好生态。近年来,全省累计完成黑臭河治理5106.2公里,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5.6亿平方米,97%的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54%,居全国省份第一。
好环境、好生态无疑对人们的健康有利。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78.4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前8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08年的8.45%上升至2015年的18.25%,提前2年实现国家对东部地区12%的要求。社会共建的“大处方”,让环境、生态、健康齐头并进,促进了我省成为全国首个所有市县跻身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的省份。
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行走在绿树成荫、整洁无尘的城市与乡村,看着一条条蜿蜒的河流碧绿澄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拥抱生命的热忱呢?
内容蝶变树立大健康格局
201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要深化卫生城市建设,到2020年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在省爱卫会的统筹部署下,不到两年时间,全省上下齐动员,将这一目标提前了三年高标准、高水平完成。这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
这得益于我省大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得益于我省上下全力“剿劣”、全面铺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社会共建“大处方”,更得益于处在时代潮流中的一代代浙江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浙江的经验表明,爱国卫生运动不仅仅是维护环境卫生那么简单,它所承托的责任远远大于其本身字面的含义。
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站在这一新的起点上,我省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将不断丰富,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牢固大健康格局。
“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还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助力《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的实施,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我省爱国卫生运动的新篇章。”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敬说。
全面推进健康浙江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出台的健康中国发展规划,从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出发,立足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制定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将健康政策纳入重大公共政策并保障落实。着力形成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率先建设健康促进型社会。
全面推进健康城镇建设。积极顺应新型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发展要求和挑战,在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现全省卫生乡镇全覆盖;同时,以全民健康为核心,以实施重大国民健康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加强医疗、医保、食品、药品和公共卫生安全的社会管理制度与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卫生城市“升级版”。
全面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以打造万亿级产业为目标,以创新、集聚、融合、提升为主线,以“医、养、健、智”为四大板块,选择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打造健康产业强省。
爱国卫生运动的大健康格局,须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式来推动,要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创新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转变管理模式。
具体来讲,在扎实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健康城镇建设,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重视新媒体的应用,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广泛关注转变为对有关健康行为活动的积极参与;
加快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健康”的作用,把专家、企业和群众的作用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
为了人民健康的终极目标,爱国卫生运动走过了65个春秋。其中,为创建新时期宜居宜业的健康环境,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载体的爱国卫生运动也走过了27个年头。身处当下,回首过往,那些沉淀下来的优秀经验与收获,依旧光芒不减,指引着未来的健康之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情此景,怎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