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分类新规实施一个月,小区垃圾桶还是那么乱
12月1日,杭州第一部关于生活垃圾处置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条例中有不少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规定,其中包括个人未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的,可能被处以50元到200元罚款等。
新条例实施已有一月,成效如何?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部条例还处在宣传教育阶段,很难在各个小区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城区已经公示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区域,相关工作也正在推进中。
小区垃圾桶依旧鱼龙混杂
居民抱怨“分了也是混运”
利兹城市公寓和永康苑小区,都位于杭州市下城区,中间隔了一条建国北路,虽然两个小区一个有物业管理,另一个则无物业、由社区代管,但垃圾分类的情况依然鲜有改观。
在利兹城市公寓小区内,多幢公寓楼下的黄色垃圾桶不知所踪,只有一个专门用来投放厨余垃圾的绿色垃圾桶,桶内各种垃圾都有:牛奶盒、泡沫板、废纸、塑料包装袋等,鱼龙混杂。
而在永康苑,虽然垃圾桶还是“一黄一绿”的标配,但记者发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装的情况仍然普遍,有居民拎着一袋明显混装药盒、废弃纸巾的垃圾袋过来,随手往厨余垃圾桶里一扔,扬长而去。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竹竿巷社区。
小区里的垃圾桶,也基本按照“一黄一绿”配置;而小区大门对面的人行道上,放着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但记者看了一下,基本每个垃圾桶里的“内容”都差不多:五颜六色的垃圾袋,有常用的黑色、绿色垃圾袋,也有白色塑料袋装着一堆包装纸,还有许多饮料瓶直接丢在厨余垃圾桶里。
“现在还算好了,我刚刚来收拾过一遍。”环卫工人师傅向记者抱怨,“好多人扔垃圾都是随手一丢,垃圾袋散了也不管,每天早上过来,这几个垃圾桶旁边都是垃圾和塑料袋。还分类?丢进去就很好了!”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许多小区,垃圾分类理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还有不少居民对此存在误解,“我们家是分的,但分得也不那么细,更不可能去管别人家了!”利兹城市公寓一位年轻业主说。
另外,不少居民对垃圾“混运”的现象也颇有微词,觉得自己做垃圾分类往往成了无用功。
一位业主就说:“习惯养成了很难改,而且听说我们这边分好了,垃圾送出去后仍然是混在一起的,那我们垃圾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社区和物业没有执法权
光靠劝导效果并不理想
那么,关于垃圾分类新规,工作在垃圾分类第一线的物业管理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怎么看的?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没有执法权,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工作人员目前只能以劝导形式宣传垃圾分类,效果并不理想。工作人员认为,不少居民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甚至许多人对于垃圾分类的理念仍是一头雾水。
根据杭州垃圾分类新规,如果市民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垃圾分类,责令其改正,拒不整改的,可以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不过,利兹城市公寓和永康苑两个小区,都没有开出这样的罚单,“我们物业什么事情都要笑脸相迎,哪有去罚业主款的道理。”利兹城市公寓物业管主任说。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吴佳妮 霍翟羿 钱祎 文/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