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施垃圾分类 义工也是盛名在外

25.03.2015  15:58
  临安锦北街道泥川村于2012年在临安首个实施垃圾分类。村里给每户村民发了黄、绿两色垃圾桶,分别投放可回收和易酵解的垃圾。“但由于刚开始村民的分类意识参差不齐,前面两年,垃圾分类效果并没有期望中的那样好。”村支书郑校林说,“一些村民跟我们讲,他们也尝试过把可以变卖的废品挑出来,等着变卖,但商贩上门不是很有规律,有时候大半年也不来,废品长时间堆在家里不方便,只好又当垃圾丢掉了。
  去年8月,临安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作为先行村,泥川村自然不甘人后。“我们分析了影响大家分类积极性的主要症结,决定成立废品回收队,每月月中、月底,在村里设点收购废品。还印制了废品收购价目单,挨家上门派发。拉过来的废品,过秤后,当场付钱。
  经济杠杆加上优质服务,泥川村的垃圾分类果然是“量质齐升”。
  郑校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去年8月30日开始设点回收以来,村里支付给村民的废品收购款总共是7000元,转卖给废品商,进账5000元。“单看这笔账,村里是亏了2000元。但这半年,我们的垃圾减量了70%,运费省了3000元。总的算下来,村里还‘赚了’1000元。
  因为垃圾分类蔚然成风,泥川村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文明村。这也是临安市首个全国文明村。
  当然,能摘得这一“国字号”殊荣,泥川村必然是有“两下子”的。除了垃圾分类,“泥川义工”也盛名在外。
  村妇女主任胡晓亚是泥川村的首个义工,干这一行已经有七八年了。每个月,胡晓亚除了给村里的老人义务理发、上门搞卫生,还要到临安文昌阁、马溪等社区和一些敬老院,为老人开展各种志愿服务。
  在她的带动下,胡晓亚身后的追随者越来越多,光泥川村,她就收了50个“徒弟”。最年幼的是一群读小学的孩子,最年长的是一名82岁的老党员。每年假期,胡晓亚都会带着小义工们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打扫卫生,陪他们聊聊天什么的。最“铁杆”的是同村的4位女义工,经常与胡晓亚结伴而行,播撒温暖。不会理发,她们就帮着给老人洗洗头,或者递块热毛巾,尽管都是些琐碎的事,她们却乐此不疲,常年坚持。
  春节前,全村老少齐聚在村口拍了一张全家福。大家纷纷表示,要全力以赴搞好垃圾分类,还要争当乡村义工。胡晓亚介绍,过年到现在,泥川的义工队伍,又纳新15人。(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