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名党员工地率先垂范 集装箱工棚里建起临时党支部
浙江在线6月27日讯(浙江日报记者吴佳妮) 杭州运河上街南侧的围墙内,有52个大集装箱,这是拱宸桥区域G20杭州峰会整治项目的临时工棚。其中有一个箱子里最近晚上常常灯火通明,13个人聚在这里开会,交流一天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一直忙到晚上10时多。
这个箱子,就是拱宸桥区域G20杭州峰会整治项目工程的临时党支部会议室。
今年3月初,拱宸桥区域环境提升项目动工。工程最紧张的时候,这里有4个标段8个公司52个集装箱300多人。单位多、工期短、任务重、人手缺,项目总牵头人、拱墅区城管局市政所所长曾平华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给了曾平华灵感:这时候,最需要党员发挥战斗力、凝聚力!
4月中旬,“临时党支部”的牌子挂在了工地一个集装箱的门楣上。这个党支部共有来自不同单位的13名党员,曾平华担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度上墙”。工程进度表、廉洁承诺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统统公示,每一点进展和每一个问题都“晒”了出来,每个标段每天固定两次通报进展。
晚上7时成为党支部的固定例会时间,总结当天的工作,布置第二天的任务,协调解决工地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遇到有难度的任务,党员带头上。
党员肖从浪,主要负责材料设备保管,工作之余,他还主动负责检查工棚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成为真正的“大管家”,让工人们竖起了大拇指。
一名监理工作负责人坦言,“我负责过的所有项目中,这次压力最大,但也是热情最高涨的。每一名党员的言行示范,无形中让大家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进而激发了整个团队的积极性。”
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党支部还成了联系沟通群众的纽带。曾平华说,每次会议上,大家都会把各自搜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汇报给党组织。比如,在广泛征集民意并经上级批准后,他们决定将拱宸桥区域原有3.3公里左右的骑行道延长至5公里左右,赢得老百姓一片叫好声。
“现在是施工的最后关头,我们唯有尽最大努力,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曾平华说。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吴红梅)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