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坑潘村:先宜居再宜游 打造可持续发展精品村

06.04.2016  13:25
【摘要】  坑潘村坐落在温岭市坞根镇的东北部,风景秀丽的大莱山中麓下面。一条坑潘溪静静地穿村而过,把古老的坑潘村分为了东西两边。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坑潘村形成了山谷滩地与水网结合的村落地貌,肌理多样、形态丰富。

   编者按: 美丽乡村是“两美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为充分展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理念,传播浙江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和风采,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省农办、省旅游局等单位联合举办“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推选展示活动。为近距离、真实了解美丽乡村的现状,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组织采编团队深入每个报名的美丽乡村,挖掘鲜活的故事,体验“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慢生活,搭建美丽乡村和外国游客之间的互通桥梁,向全世界推广浙江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美丽乡村名片: 坑潘村坐落在温岭市坞根镇的东北部,风景秀丽的大莱山中麓下面。一条坑潘溪静静地穿村而过,把古老的坑潘村分为了东西两边。坑潘村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亩,山林面积1209亩。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坑潘村形成了山谷滩地与水网结合的村落地貌,肌理多样、形态丰富。

   》》》“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网络专题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04月06日讯(记者 陈丽丹 实习生 沈雪)在温岭市坞根镇的东北部,风景秀丽的大莱山中麓下面,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自然村庄,一条坑潘溪静静地穿村而过,把古老的坑潘村分为了东西两边。

  坑潘村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亩,山林面积1209亩。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坑潘村形成了山谷滩地与水网结合的村落地貌,肌理多样、形态丰富。作为“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美丽乡村”报名单位之一,坑潘村对于自己的发展,给出了一份民意的答案。

泥雕艺人潘连忠 潘连忠家里的作品

   旧里藏新泥雕艺术点缀村庄

  走在坑潘村的村道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村里的房子都别有一番风格。石块垒成的外墙诉说着村子的年代,而石墙里面,却是各家各户修葺一新的房子。这种古老与现代、新与旧的结合,让坑潘村看上去特有性格。

  更值得注意的是,坑潘村的每一道墙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灰色泥雕图案,线条精美,栩栩如生。村长潘昌东告诉记者,这些泥雕都是村里的一位名叫潘连忠的老艺人做的。

  走进潘连忠家的院子,正巧看到潘老先生坐在家门口做着泥雕凤凰。环顾院子,地上、墙上、窗台上,到处都是潘连忠的泥雕作品,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样子都栩栩如生。虽然潘连忠已经70岁了,但泥雕这样细致的活儿对他来说一点都不在话下。“我35岁的时候开始自学做泥雕,没有师傅教。泥浆放在那儿就自己捣鼓捣鼓,就这么做出来了。”潘连忠告诉记者,“我现在出去做泥雕,一天可以赚400块。”村长潘昌东说:“村里墙上的泥雕作品,都是潘连忠即兴发挥的,做之前都是不需要图纸的。

  村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潘连忠的泥雕技术名气早已传到了村外。平日里,附近红军小学的老师会定期组织学生们来潘连忠家里学习泥雕技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传承这门手艺。节假日时,还有一些外地游客专程来到坑潘村,欣赏村里独有的这些泥雕作品。

  文化礼堂内墙

   旧物利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村长潘昌东告诉记者,坑潘村有着760多年的历史。的确,走在坑潘村里,村内民国台门、老石屋墙垣斑驳,千年古樟枝叶如盖,悠悠古迹、自然风光俯拾皆是。

  坑潘村的村口有一座文化礼堂,潘昌东说:“我们这个文化礼堂原来是一栋蛮石墙的古民居,改建之后,这里用来呈现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礼堂门口有一课千年古樟树,秀色摩天,遮天隐舍,民间还有一句谚语:“欲问坑潘在何方,樵夫遥指百丈樟”,据悉,这棵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市有关部门命名为001号保护古树。

  文化礼堂不远处是一座叫梦仙草堂的房屋,也是由老房子经过外部修缮、内部重新设计而建成的,平时会举办各种沙龙活动,增进文化交流。此外,村里的古戏台也经过重建,用来给村里的越剧迷们唱戏、听剧。

  对于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坑潘村的发展,温岭市农办社会服务科科长林本祥有一番自己的体悟。他不断跟记者强调:“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就要让村民富起来,在宜居的基础上再发展旅游业,从而创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按照这样的思路,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坑潘村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8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有1.65万元。对于坑潘村接下来的发展,林本祥说:“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建设‘和谐村居、美丽乡村’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打造一个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精品村,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