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均衡 重特色 提素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嘉善经验”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0.11.2015  17:54

  近年来,嘉善县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工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公用经费、校舍维修、设备购置、教师待遇等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并实行城乡同标准、同步骤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资源均衡、教师分布均衡、教育机会均等”。截至目前,全县36所义务教育学校共有特级教师3名,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43名;城乡流动教师788人,提拔和交流轮岗校长139人;公办学校新居民子女吸纳率达81.7%,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近三年全县小学和初中巩固率均为100%。2014年成功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资源均衡,积极破除学生择校“顽疾”
  一是创新教师流动。于2010年起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试点项目,首创了城乡教师多元流动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向城镇单向流动、城乡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截至2014年底,已顺利流动教师788人,流动比例占适流教师的45.3%,已完成试点目标的93%。其中城乡互动流动408名,有211名骨干教师由县城学校流入农村学校,尤其是38名名师流入农村学校,不仅实现了农村学校名师全覆盖,而且数量上农村与县城各占一半,改变了原来名师三分之二集中在县城的不合理现状。此外,流动工作有效推进了校际间深度交流,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竞争态势,推进了学校之间的高水平均衡发展。该县的经验做法两次获得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批示肯定,在全国7个省市巡回宣讲、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推广,国家级电视、报刊、杂志、网站报道40余次。
  二是严格就近入学。2010年起利用部分学校搬迁扩容和学校更名的有利时机,打破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根据户籍所在地生源分布状况和就近入学的有关规定,以行政街道、社区、村界限作为学区划分的主要标志,合理划分县城区三个街道的17所初中、小学学区,调整了54个社区和行政村的学区。通过学区调整工作,全面实现了学生就近入学,学校生源分布趋于合理,进一步推进了阳光招生,严格控制跨学区入学行为,消除了择校现象。
  三是均衡硬件资源。先后投入5.59亿元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校安工程”改造,实现了城乡校舍标准、规模日趋均衡,该县推进校安工程建设的经验做法获得副省长郑继伟的批示肯定。同时,近五年已投入近65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条件,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设施差距。据统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新居民学校)多媒体教室配备率已达到了100%;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为4.83:1,高于全省7.1:1的平均比例;2010年在嘉兴市率先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评估,截止2014年底全县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成为3星级及以上的数字化学校;现有县级以上学校图书馆34家,其中省、市级示范性学校图书馆21所,城镇学校有县级以上学校图书馆为100%,农村学校有县级以上学校图书馆为92%;全县共有34所学校市级标准化实验室,其中农村学校占70.58%。
  二、狠抓内涵深化,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一是深化减负提质。开展“教育无用功”状况大排查、大讨论等活动,并设立责任区督学对36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业负担专项督导,以多种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该县《去无用功,增新活力,嘉善县在教育转型背景下全面落实“减负提质”》、《转换育人模式的嘉善实践》的经验做法,获得省教育厅专题编发书面交流予以推广。同时,全面推进以国家级课题“生态德育”为引领的德育工作创新,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加强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截止2014年全县已有校外德育和社会实践基地34个,城乡学校少年宫29个,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合力育人机制。
  二是创新特色评价。自2010年起,改革传统的学校评价体系,创新实施了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由各义务教育学校每年自主选定3个学校发展性项目,年底进行验收,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提升内涵、创出特色,从而在更高层次实现教育公平。至目前,各义务教育学校共评定了特色学校33所,特色项目学校83个,公办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学校累计占87%,其中12所学校被命名为省市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学校。该县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的做法在全国督学培训班上作经验推广。
  三是公助民办转型。创造性地实施了新居民子女学校“民办公助”优化重组的模式,利用公办校舍搬迁契机,盘活改造存量校舍,建立招收新居民子女为主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公助新居民子女学校各2所,成功引导7所不规范的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退出办学,实现新居民子女学校全面转型升级。同时,对新居民子女学校实行了办学水平星级督导评价机制,以及公办学校结对帮扶、选派校长等措施,引导学校加强教育质量提升,规范办学管理,实现与本地学校协调发展。目前,该县2所“民办公助”新居民子女学校已获评五星级和四星级学校。
  三、狠抓队伍建设,统筹提升城乡教师素质
  一是精培校长。重点推行校长竞聘上岗制、“双休日大课堂”制和“走出去拓展”等制度,全面提升在职校领导整体素质。于2012年实施新一轮校长竞聘上岗,让有能力、有创新力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新一轮聘任的200多名校长中,新提拔和交流轮岗的校长有116人。至2014年底,已开设“双休日”大课堂61次,每年选派12—20名校级领导干部到上海及长三角等地的名校挂职学习,组织校长507人次分批参加了北师大、华师大等高校培训班。
  二是力培名师。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名师工作室全覆盖,成立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嘉善分站,建立了名师培养长效机制。目前,有97位青年骨干教师借助该平台,与市、县级导师结对。通过培养,有3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有4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实现了市级名师比上届翻番的目标。
  三是广培教师。出台政策,全力引导支持在职教师参与培训,全面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全员培训制度,提升能力。每年足额下达教师培训经费,数额占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以上,实现教师全部免费培训,该县成为“浙江省师训中心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区”。 近五年来,3500多名专任教师中共有45363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和教学能力测试,覆盖面达到100%;教师每年继续教育培训率达100%,其中参加省级培训232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427人次,教师有342人次在市级以上教学评比中获奖,其中获全国级奖项2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