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农场看大文章:浙江省域国土空间"呵护记"
中新网杭州8月12日电(王逸飞 汪旭莹)与他人聊起当地农村的变化,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镇长、千岛湖高铁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方胜杰常笑称,自己还有一个“农夫”身份。
在距淳安城区近30公里的王家源村,方胜杰于村里建设的“智慧农场”中租了两分田地。“平时都住在县城,我们全家基本每个月来一次。通过‘智慧农场’,孩子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蔬菜生长全过程,参加农耕更能体会农民的不易。”
这家“智慧农场”,是王家源村在4月正式实施的产业项目,目的是带动村庄农旅结合、促农民就业增收。农场总面积五十亩,由村集体流转整合,以每块地一千元左右的价格租给租客。目前,已有包括方胜杰在内的44户参与认领,种植了黄瓜、芋头、南瓜等十余个品种。
该村党总支书记王归全说,在这里,远在天边的租户也可以感受到近在咫尺的田园乐趣。“通过手机APP,租户可实时观察自家菜园的情况,感受农产品生长全过程。”
于村庄发展而言,他介绍:“农户散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至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规划改善设施,每亩田供4人认领,年租金可达到4000元。仅土地流转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
“智慧农场”也给王家源村村民带来了新机会。潘顺德此前在外地务工,其一亩地流转用于“智慧农场”、得到租金回报的同时,现在他也来到这里工作,帮助租户打理田地。“工作量按天数计算,每天价格约在150元,年收入有五六万元,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一个山村通过“智慧农场”带来人气提升、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增加,是浙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全力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基层效果体现。
2019年,该省出台《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等8大方面31项具体工作任务,从顶层设计层面为王家源村所在的淳安,以及建德、常山、开化共4地予以保障。
在入选国家级“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县背景下,淳安通过明确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岸下以及流域上下游整体保护和综合治理、系统修复的具体措施;将试点项目与部门、乡镇年终考评结合;筹措资金36.51亿元等,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再优化、占补平衡和土壤净化再深化等。
如该县去年完成二级水源保护区调规,对当地位于水源保护区的515个项目建立了“一项目一档案”制度,并对已拆除项目实施生态修复。2019年,淳安在土地整理方面共立项水田面积484.4亩,在建项目38个1469.5亩,验收830亩。完成集体土地征收32个项目,58个地块,共32.5公顷。
土地整理成片,方便流转利用;肥料加强监管,用有机肥的给予现金补贴;沿湖108米水位以下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湖、退耕还湿;高山耕地退耕还林……在淳安,这成为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真切变化。
从浙江全省层面看,该省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观的举措正换来诸多实效。
记者从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在全国率先推进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浙江累计已验收新增耕地面积8.5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9.61万亩,新增森林面积2861亩;通过实施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完成修复海岸线176公里;通过开展废弃矿山修复工作,该省计划今年底前完成811处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任务,目前已开工652处、已交工506处。
“要坚持生态优先、整体保护,建立基于生态承载力和空间适宜性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守环境底线、资源上线,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及生态、农业、城镇三大功能区,形成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省域国土空间格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志平公开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