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司机每次开车前均须抽题考试

23.05.2015  12:45
熊艳斌正在地铁列车上巡视。京华时报记者王俭摄

  清晨7点半,北京城的地铁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上班族们来到站台,用尽全力冲进车厢。40秒后,列车司机按下关门按钮,不料车门被蜂拥的乘客卡住,司机再次关门。几个回合后,列车已晚点……

  每个早高峰,每个重要站点,地铁司机都要与关门按钮“较劲”。此外,他们还需在开车前抽题考试,经过严格督查后才可上岗。

   忆往事

   做司机5年 最怕抢车门

  熊艳斌当过多年的火车司机,又干了5年的京港地铁4号线地铁司机,如今,他已是14号线东段的乘务管理员。

  以前,他只需关注自己车上的早高峰,而今,他要操心50多个司机的早高峰,在高密度发车的时段,任何一趟车的延误都可能影响整条线,“这才是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熊艳斌说。

  提到早高峰,这位离开司机岗位3年的“战士”咧了咧嘴,笑声背后有些复杂,“真是跟打仗一样”,那种紧张的感觉让他太深刻。做地铁司机5年,熊艳斌最怕的就是乘客抢上抢下,“有一个乘客挡住车门,就可能晚点30秒。”

  熊艳斌说,列车进站后,车头对应的站台位置有块倒计时表,从“-50”计时,当计时表正数时说明已经晚点。一般司机会在“-10”时,进入车厢按下关门按钮。“每一次按关门按钮都紧张,就怕关不上门。”

  大部分乘客听到“滴滴滴”的关门提示音会放弃上车,但有些着急上车的乘客把这个声音当最后的冲刺,有时乘客的身体会卡住车门,门被卡后会自动弹开,再试图重新关闭,如果尝试三次关闭不严,司机必须重新打开车门再关闭。而期间,可能又会有乘客试图挤进车厢。

  熊艳斌曾有操作三次才关上车门的记录,当时他抬头看倒计时表,已经正数到70多了。“这就说明晚点1分多钟了,两趟车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在2分钟以内,背后车逼近的感觉让我压力很大。”

   包带卡夹缝 险些酿事故

  乘客抢上抢下,列车不但要面临晚点压力,还可能有事故隐患。京华时报记者翻阅近两年新闻,因乘客抢上抢下,背包、衣服甚至头发被卡的事件屡见不鲜。今年4月,一位乘客乘坐1号线时鱼竿被卡车门,恰巧竿子触碰到地铁的送电轨道,造成车厢内冒烟,车辆到达站台后清客。

  熊艳斌也曾遇到乘客背包被卡之事。当时是个早高峰,车辆在宣武门站关门时夹住了一位女乘客的背包带,背包完全被卡在门外,由于只是带子被卡,系统并未察觉车门卡有异物,熊艳斌观察安全门和屏蔽门的缝隙时,发现了一个小阴影,及时确认有东西被卡在车门处。“如果列车开出站台,估计包里的东西会被撞碎,掉在轨道里可能还有其他危险。”

  熊艳斌还提到一次经历,当时,他已经按下关门按钮,就在列车发出“滴滴滴”提示音时,一位中年女人领着七八岁的男孩突然朝车厢冲过来。中年女人刚进车厢,车门便自动关闭了。熊艳斌虽然看到孩子还未上车,但已经无法阻止关车门。随后,他迅速打开车门,让孩子上车,“还好是我看见了,如果司机没看到孩子跟大人就走散了。”

   论变化

   列车自动化 关门需人工

  随着北京地铁网线的不断完善,北京地铁运营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目前,北京不少轨道线路已经具备无人驾驶条件。熊艳斌之前所驾驶的地铁4号线便是一条无人驾驶线路,但考虑关车门时的突发状况,关门这道“工序”还是由司机完成。据熊艳斌介绍,4号线列车在车站发车之后,可以自动加速、减速,进入车站并且打开车门。司机要做的是监护乘客下车,瞭望安全门和车门之间空隙,确认安全的发车条件,然后关闭车门发车。在轨道区间运行,车辆可以根据信号系统设定安全的运行距离,应对在途中遇到的风险。“如果中途有信号故障,车辆会自动停下,而且随后的车辆也会接到信号,在适当的距离停下。”

  熊艳斌告诉记者,其实,关门的程序,原本车辆也可以自动完成,现在由司机关门主要是考虑乘客上下车时还需要司机监护确认。另外,如果出现恶劣天气、火灾等突发情况,有司机在车上能够及时进行处理,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发车缩间隔应急压力大

  为满足早晚高峰大客流需求,北京地铁各条线的发车间隔都在不断缩短。京港地铁4号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其早高峰最小发车间隔甚至达到1分43秒,是国内既有线路中最短的。“发车间隔越短,司机要面对的应急压力就越大。”熊艳斌说。

  在多数情况下,司机可以采用“无人驾驶”状态行驶,但是4号线列车的车间距非常短,一个区间可能运行两趟车,即便前车发生一两分钟的延误,后车立刻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司机要时刻注意突发事件。

  熊艳斌在一次接车时发生的事的确令他捏一把汗,熊艳斌上车后发现无法正常发车,虽然他心里急似火,但手中仍然按流程一项项排查,检查制动风压保险、手柄位置、车载信号……1分钟后,他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赶在后车进站之前将车发出,保证线路正常运营。

   □追问

   1、信号故障为何延误?

   需电台汇报致全线降速

  早晚高峰时段,每次地铁延误都可能造成乘客大面积滞留。而在诸多延误事故原因中,“信号故障”是最常见词。到底什么是信号故障呢?

  熊艳斌告诉记者,通常列车在区间采取自动驾驶模式,系统会有自动的信号防护,即前方发生事故列车会自动停车。如果在隧道中某个区段失去信号防护,也就是通常说的信号出现故障,车辆行驶至该区段时,司机必须停车,向调度汇报,接到授权后,重复发车指令。
  这一过程需要司机用车载电台完成,而且每趟车行驶至信号故障区段时都要按照上述过程发车。“可能信号故障只有几分钟,但整条线运行速度下降,站台乘客滞留,线路恢复正常运营需要更多时间。”熊艳斌说。

   2、如何督查司机状态?

   开车抽考时刻注意安全

  虽然很多地铁线路实现了“无人驾驶”,但为应对突发事件发生,车上一直留有司机操作。而且,司机每次开车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督查。

  熊艳斌说,司机在接班前,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体温、酒精检测必不可少。而且有督导员查看司机的精神状态,“如果哪个司机看着‘不高兴’,督导员就得多问几句,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或者有其他情绪,其实,目的就是要保证司机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除了这些检查,每次开车前,司机还要经过一场考试。“就是在电脑考试系统上进行业务知识抽考答题。”熊艳斌说,通过考试可以提醒司机时刻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巩固业务水平,保障列车运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