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纪实
小满刚过,万物繁茂。
5月24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地勘局长座谈会将如期在北京召开。会期虽短,但内容充实。中国矿业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这次会议将对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的工作进行总结,审议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审议修改学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第八届理事会。国土资源部及其他有关方面的领导将莅临会议并发表演讲;国土资源部地勘司负责人将传达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通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工作进展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勘局的主要领导也将参加会议。会议还将对“最美地质队员”进行表彰。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是2009年8月经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当我们循着近五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留下的坚实而铿锵的步伐,回顾学会在第七届理事会领导下所走过的路、所进行的探索、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时,不仅可以窥见中国地矿经济和地勘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与改革历程,更可以感知到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为中国地矿行业乃至矿业科学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当我们走得很远的时候,一定要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路,记得出发的地方。”诗人如是说,说得真好。
完美的成绩单
学术交流、咨询、培训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活动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的工作重点,而召开了近30次学术会议,参会人员超2000余人次,交流学术论文1000余篇,这样的数据正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提交的学术成绩单。
中国矿业报记者调查了解到,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紧密围绕地矿事业改革发展,尤其是地勘行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每年都积极组织会员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最值得一提的是,学会成功召开了学会成立30周年和会刊创刊30周年学术会议,总结了学会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学会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学会今后的发展路线,并对地质矿产经济有关热点学术问题开展了广泛研讨。学会还组织开展了《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创刊30周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系统梳理了会刊创刊30年来4000余篇论文,精选了百篇优秀论文,组织编辑出版了创刊30周年纪念文集《资源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专著,并对评选出的19篇荣誉论文、30篇优秀论文和46篇优秀论文提名进行了表彰,全面总结了会刊30年来在资源经济和地矿经济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另外,2009年至2014年,学会每年召开一次针对重大问题的学术会议,每次召开学术会后,都将会议主要成果包括会上所反映的主要观点以及大家对有关问题的政策建议等,形成报告上报国土资源部领导和有关部门。部领导高度重视有关专报并给予批示,批转行业主管司局参研。
专题调查研究工作也是七届理事会期间的学术工作亮点。有关人士告诉中国矿业报记者,学会及各分支机构先后就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地质工作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与实施等重大战略规划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围绕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矿业投资政策、矿业权市场建设等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学会还就国外地质师制度、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地质文化建设、地勘单位野外后勤保障条件与标准制定、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国土资源人才工作等具体问题,组织开展了理论和应用研究,并深入基层进行了典型调研,提交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为国土资源管理和地勘行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调研报告和对策建议。
同时,学会的学术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局级地勘单位工作报告汇编》、《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大事记(1979~2011年)》、《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情况通报》及《矿产资源规划方法》等学术著作的推出,成为了学会工作中“白纸黑字“的业绩。
人才培养不放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据中国矿业报记者了解,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始终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咬定不放松的重要任务。第七届理事会期间,学会持续推进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有很多实践经验可圈可点。
首先是探索各类业务培训的开展,推进地矿经济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2013年~2015年,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连续3年举办了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培训班。地勘产业专业委员会每年组织开展地质勘查行业统计调查培训。2014年,学会举办了营改增与地勘单位管理实务培训班、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高级研讨班。人力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行业人事(人才)管理业务培训班……各类培训的举办,解决了大家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其次,学会坚持组织优秀中青年地矿经济研究人才和学会先进工作者评选。2011年,学会组织开展了第四届优秀中青年地矿经济研究人才和第七届理事会学会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地矿经济研究优秀中青年人才金星奖、银星奖30人,第七届理事会学会先进工作者41人。
另外,学会还积极创新开展地勘行业宣传活动,提升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七届理事会期间,学会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地勘行业“找矿杯”男子篮球赛。来自全国局级地勘单位共47支代表队伍参加了比赛。2014年8月,由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主办、有关媒体协办,在国土资源系统开展“寻访最美地质队员”宣传活动是学会利用媒体宣传行业的典范之举。根据各参与单位报送的推荐情况、媒体宣传情况,通过网络投票,共评选产生全国102名“最美地质队员”,其中10人被评为“十佳最美地质队员”。
提升自身正能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更好地开展工作,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
据介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期间,学会机构结构得以调整,进一步充实了学会办事机构,专门成立了学会办公室。2013年,在学会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举行了学会挂牌仪式,进一步规范了学会各项工作的运行。学会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建设。在部人事司和人力资源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学会成立了人力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完成了人力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审批手续,开展了首批委员的征集工作。共有58个单位申请单位委员,单位推荐和自愿申报个人委员共294名,其中单位推荐委员135个,推荐常务委员58名。另外,学会不断优化会员组织结构。同时,学会的制度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地矿经济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并加强了分支机构的管理。2014年,学会召开了学会联系人工作会议,制定了《学会联系人工作制度》,加强了与会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和合作交流,促进了学会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除此之外,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做好相关业务支撑服务方面也表现出色。在地勘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地勘产业专业委员会积极承接地质勘查资质集中受理审查工作,全力支撑地质勘查资质审查工作,组织完成了2014年度国土资源部第一次、第二次地质勘查资质的集中受理审查工作,并向国土资源部提交了受理审查工作情况报告,承担完成了地质勘查资质申报材料的归档工作。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积极支撑第二轮和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在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指导下,委员会积极围绕《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等部重点工作开展广泛调研,协助开展了规划编制培训等工作。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还积极支撑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承办国家矿山公园申报材料评审、公园规划评审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审查等工作。
而学会所办期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也在学术市场大放异彩。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共有机构用户3845家,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分布于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该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期刊的改革和建设工作也得到稳步提升。
新常态下再谱新篇章
五年时光倏忽而过。第七届理事会的使命即将圆满完成,新一届理事会即将诞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茬接着一茬干。人们有理由对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寄予厚望。
有关人士预期,新一届理事会可能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谋篇布局——
首先,学会的工作定位不能偏离轨道。即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条主线,深入组织开展新时期地矿事业改革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力争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矿产资源法修改的技术支撑、地质勘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性成果。
其次,要提升服务功能。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服务广大会员,彰显学会功能和作用。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紧密围绕 “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新定位,更好地支撑服务推进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发扬优良传统,不断积累、培育和提高自身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地为广大会员和地勘行业发展服务。
再次,要把握机遇,深化学会工作改革。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作为我国地矿经济领域历史最悠久、会员覆盖面最广的社会科学类社会组织,具有独特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应该积极探索拓宽学会工作空间和服务领域的途径和方法,积极争取承接相关职能转移,促进学会的改革创新。
最后,自身建设的弦不能松。学会的自我发展能力是保持其生命力的血液,不仅要开拓创新,完善机制,创新学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学会的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更要创新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学会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建立会员发展与服务新机制、新模式,还要不忘加强学会工作机构的能力建设,发展和壮大实力,增强为会员服务、为“四个全面”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及凝聚地矿科技工作者的能力。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3A级学术社团”等多项荣誉称号代表着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过去的辉煌,而在新旧两届理事会交替的时刻,总结和展望更能激发学会的生命力。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正以昂扬的姿态迈步走向未来。一份期待,往往就是一份收获。当然,期待秋来叶红果熟,更需汗滴禾下土。
我们深信,新一届理事会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