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深化提升绿色勘查纪实

10.01.2017  19:03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绿色勘查走在了全省和全国前列,找矿成果也十分突出,为全省推广绿色勘查提供了经验和示范。”2016年12月28日,在青海省2016年绿色勘查工作研讨会上,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志勇表示。
  作为引领全国绿色勘查的先行者,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2016年的绿色勘查工作中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又有哪些深化和提升,为什么能得到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的高度肯定?
  面对中国矿业报记者好奇的目光,该局局长杨站君颇感欣慰地说:“我们的绿色勘查工作经过2年多来尤其是2016年的全面推进,成效已完全显现。在理念的树立、制度的完善、措施的落实、技术的选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特别是我们开展的勘查区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和绿色勘查实施前后的成效分析对比,为今后绿色勘查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念确立: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绿色勘查之所以走在全国的前列,关键是他们树立起了先进的理念,切实把生态优先落实到了地质勘查的全过程。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青海的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青海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环保要求不断提升,地勘布局大幅调整,地质找矿的范围和空间被大幅压缩。青海省有色地勘局作为青海省一支重要的地勘单位,如何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开展好地勘工作,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面对工作区生态保护的需要,我们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全局工作,将绿色勘查的要求贯穿于地勘工作全过程,特别是在青南多彩地区的整装勘查中,创造出了在生态脆弱区、少数民族集聚区、找矿远景区开展绿色勘查的‘多彩模式’,不仅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广大牧民的真心拥护,还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找矿突破。”作为绿色勘查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杨站君感触颇深地说。
  事实上,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绿色勘查理念并非一朝一日形成,而是这几年在青南地区特殊条件下的地质勘查过程中,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紧扣“生态立省”战略,在总结其他地勘单位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并慢慢凝练提升而成的。
  彼时,青南地区共设有3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是青海省主要的找矿空白区,也是最有可能实现找矿突破的地区。然而,迫于生态环保、地方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其它两个整装勘查区不得不半途而废,提前撤出。
  “我们局的多彩整装勘查区之所以能幸免于难,保留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真正把生态保护和牧民利益挺在前面,大力推行了绿色和谐勘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副局长肖积图直言不讳地说,近年来,青海省地勘项目可工作区大幅度缩减,地勘费用持续下降,项目减少。如果不注意生态恢复治理,不取得基层政府和牧民的支持和满意,项目就不能够持续,就会面临被“清场”的危险。
  该局进入青南地区实施多彩整装勘查区项目以来,将绿色勘查作为求生存、保发展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全局范围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勘查理念,教育干部职工切实以生态保护的主动作为赢得政府、政策和当地牧民群众支持,促进地勘工作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一是按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深入扎实推进绿色勘查和生态环境保护,将绿色勘查理念根植于心;二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局各项工作、各个项目、各个环节中;三是利用报纸、网络、参加大型研讨会等加强宣传、报道和教育,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理念,营造绿色勘查氛围。
  同时,该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生态保护责任。在局、队(院)两级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绿色勘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导实施绿色勘查工作;制定了《绿色勘查岗位责任制》,明确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总工办、环境保护部门到野外项目组工作人员等各层次岗位的环境保护责任,从项目设计、施工到验收都提出了环境恢复治理具体要求,对外协施工单位、外聘人员等违反要求和规程造成环保事故的明确处罚措施;局属各单位还密切结合绿色勘查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此外,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层层签订了《绿色勘查目标责任书》,加大生态保护在目标考核分值中的比重,对成效突出的单位、项目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使生态保护和找矿突破成为地勘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
  “绿色勘查理念的形成和确立,使我们局对绿色勘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明确的方向更主动的作为,所属地勘单位已开始由过去的‘要我干’为‘我要干’,自觉主动实施绿色勘查。”杨站君笑着说。
  体系形成:从“被动治”到“主动防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无制度难以走长久。只有把绿色勘查的探索实践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才能有章可循,彻底改变过去疲于应付、被动治理的地质勘查模式,树立起源头抓起、主动防控的地质勘查新体系。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熟谙此理。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绿色勘查工作,该局明确路径方法,完善制度体系,研究出台了《地勘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从树立绿色勘查理念、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三个方面提出了17条措施,构建了绿色勘查路径图。在绿色勘查实践中不断完善细化,形成了一系列的绿色勘查制度体系,并得到了严格的贯彻落实,为推进绿色勘查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根据工作区特点,专门制定了野外绿色勘查“十不准”,要求项目人员尊重当地群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性,珍惜爱护工作区动植物资源。
  “通过这几年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我局目前已形成1个总纲、5个配套措施的绿色勘查工作体系。近期,我们还准备出台《外包工程管理制度》、《绿色勘查管理制度》和《绿色勘查钻探施工机场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杨站君说。
  同时,该局制定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措施。建立并落实了地质工作与环境恢复治理“五同时”制度,将生态环境要求与地勘工作质量、安全生产放在同一高度,进行同设计、同施工、同检查、同验收、同考核;建立并严格执行地勘项目进出场前的主动联系机制,各项目在施工前主动与当地政府、群众共同商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向主管部门缴纳生态保护保证金,施工结束后请当地县国土部门、乡政府、村委会及群众代表共同验收,确保生态环境不破坏,草场质量不降低,牧民利益不受损。
  “绿色勘查重在技术、手段创新。我们还积极探索和大胆推广绿色勘查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加强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指导,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实施了多彩地区查涌、撒纳龙哇和鄂拉山地区温泉北山等3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总工程师沈小荣介绍,一是年初与中国地调局探矿工艺研究所签订战略协议,为绿色勘查示范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二是积极探索空气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代替槽探,选用新型浅钻设备(HY2000等)代替槽探,地表土壤采样采用“以铲代镐”,选用全液压履带式钻机不修路和“一基多孔”定向钻探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将该局多彩整装勘查区绿色勘查的做法、实施效果及经验进行了总结,编写提交了绿色勘查示范专题研究报告,为青海省制订绿色勘查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提供了依据;三是依托与吉林大学合作建立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平台,坚持理论研究与找矿实践相结合来指导找矿,提升地勘投入产出比,以较小的工程投入产生较好的找矿效果,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刚开始实施绿色勘查时,重点放在事后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上,而通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实践和专题研究,目前他们已形成了集源头抓起、事前防控、事后治理为一体的成熟绿色勘查新体系。
  2016年,该局对查涌普查及撒纳龙洼预查两个不同地质勘查阶段绿色勘查示范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类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辨识,对项目区环境因素的发生频率、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环境影响恢复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判别,并在对地质勘查中涉及环境影响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后,总结出青南半湿润高山草甸区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有8个方面,其中施工道路的修筑,钻探、槽探施工及机台搭建,车辆、设备及物料的运输行进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许多事情之所以会‘防不胜防’,最关键的原因是不知从哪防、如何防,而我们通过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实施,找准了影响和扰动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后,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加以管控,从源头上来保护生态环境。”杨站君表示,“2016年,我们通过对3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的实施及其经验的总结提升,已基本形成了以‘多彩模式’为引领的一整套成熟的绿色勘查体系,绿色勘查工作实现了由被动的恢复治理初级阶段向主动的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减少对环境扰动的更高层次提升。我们的一系列做法和经验在国土资源部绿色勘查研讨会、全国地勘局长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在行业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典型示范作用得到体现。
  成效凸显:从“点开花”到“面突破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实施绿色勘查两年多来,标准逐渐形成,技术日趋成熟,成效开始凸显,已从多彩整装勘查区拓展到全局的各个地勘项目,并开始引跑青海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勘查工作。在2016年12月28日举行的青海省2016年绿色勘查工作研讨会上,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志勇指出,2017年,全省地勘单位要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为示范,对所有地勘项目实施绿色勘查,争取用2~3年时间在全省形成一套成熟的绿色勘查新体系。
  而该局在绿色勘查技术工艺方面的大胆创新和实践,更是为全国的绿色勘查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谈起技术上的创新,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主持工作的总工程师王凤林如数家珍,“以铲代镐”新方法在青南半湿润高山草甸区解决了覆盖层厚等困难,既能保证采样质量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又能满足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的需求。在地质勘查预、普查阶段,针对矿化带及矿体的局部加密地段,采用“以浅钻代替槽探”的新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地质勘查需求、达到预期的找矿效果,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尤其是在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传统槽探无法达到地质目的地段,采用“以浅钻代替槽探”的新技术效果明显。查涌普查与撒纳龙洼预查区采用的C6C型号全液压履带式钻机及一基多孔新工艺、新方法实施的有效性较好,既能满足地质找矿及勘查标准的要求、能够凸显出预期的找矿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据数据显示,该局2016年实施的查涌、撒纳龙洼和温泉北山3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与传统勘查方式进行了对比,生态保护成效突出。温泉北山“以钻代槽”的新方法较传统的槽探工程于研究区内减少植被扰动面积1490平方米。在多彩地区(查涌、撒纳龙洼),“以钻代槽”的新方法较传统的槽探工程减少植被扰动面积7219.92平方米;以履带式钻机代替传统钻机及采用“一基多孔”的新方法实施后,减少植被扰动面积9494.08平方米,比传统方法节约2.7倍。
  该局在努力做到不添或少添“新账”的同时,还对以往地质勘查欠下的“旧账”有计划地进行“偿还”,使地质勘查工作区环境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恢复治理。以多彩整装勘查区为例,自2015年开展恢复治理工作以来,他们已累计投资260万元,共恢复以往槽探近8万立方米,恢复道路5千米。
  该局还把绿色勘查与和谐勘查、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与地质找矿突破的共赢。2016年,在绿色和谐勘查新模式的带动下,该局的地质找矿取得较好成果。一是三江成矿带北段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勘查继续取得找矿新突破。已知矿带及矿体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量持续增加,其中查涌地区新增铜铅锌资源量12万吨,累计铜铅锌资源量34万吨、钼资源量0.94万吨;撒纳龙哇地区新增铜铅锌资源量8万吨,累计达28万吨。二是东昆仑成矿带中段金矿勘查和寻找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取得新进展。已知矿带及矿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发现含矿带,资源量稳步提升。三是东昆仑东段及西段均新发现岩浆熔离型铜镍矿线索,为东昆仑寻找岩浆熔离型铜镍矿树立了信心。
  “我们的地质找矿之所以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主要得益于绿色勘查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牧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外部环境得到了充分保证。绿色勘查与外部关系协调、企地共建扶贫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地方经济发展,为生态脆弱区地勘项目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副院长辛晓雷深有感触地说,良好的勘查环境保障了地勘工作的顺利开展,天时、地利与人和助推了地质找矿连续实现突破。
  而在杨站君看来,绿色勘查已经从多点开花转为全面突破。在保护生态上,已从过去的单纯生态恢复治理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恢复,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工艺来实施绿色勘查。在勘查项目上,已由过去单一的多彩整装勘查区拓展到局内的其他项目,省国土资源厅在2016年还确定了10个项目开展绿色勘查示范,并自2017年所有项目全面推进绿色勘查。
  “用一棵树去摇动更多的树!”可喜的是,恰如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王昆所言,青海省有色地勘局这颗绿色勘查之树已枝繁叶茂,并开始去摇动更多的树,在本局、在青海、在全国正逐渐汇集成一片绿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