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地理国情普查摸清杭州“家底” 第一批数据成果将助力建设“智慧杭州”
普查的总报告到2016年6月最终发布。普查得出的地理信息数据将为城市规划编制、智能化决策、智慧经济建设提供智慧技术支撑,为打造智慧杭州提供基础智慧基石。
杭州是山水之城,山地、水面究竟占比多少?全市最高的山峰或最长的河流是什么?……这些城市的“家底”,将全部摸清。
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已于2013年开始,历时3年。杭州目前已基本完成了首批水、农用地、人工化区域、教育、环卫、医疗等公共设施的信息数据采集,并计划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
查什么?
山水、人文、经济都要查
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大家都听说过。全市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可了解些什么?
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规划局)负责人介绍,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其中,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人文地理包括交通网络、镇村(街道)以及学校、医院、体育、文化等设施分布等等。
这两方面普查全国都在进行,但这次杭州的普查还特别增加了经济地理,比如商店、企业的类型和分布。“都知道杭州是经济大市,但各种经济业态、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怎么分布?这些我们都要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
国情普查得到的海量数据,最终都将整合到“杭州市地理市情平台”这个统一的地理空间大平台上,形成基于杭州城市地理信息的“大数据库”。
怎么查?
飞机、卫星等高科技都用上
大到钱塘江有多长、小到家门口花坛有多大,这些普查数据如何而来?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规划局)测管处负责人的回答:既有地上查的,也有天上飞的。
地上查,行话叫做“外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地勘察、用脚步丈量山河。不过,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现在更多地采用“天上飞”,通过雷达、卫星、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获得数据。
“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最大的特点是全域性的精确普查,并且越来越向科技化、电子信息化靠拢。”该负责人说,“航飞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数据来得快、而且精度非常高。”
他介绍,杭州的地理信息数据精细化管理方面已居领先地位,目前1∶500比例尺地形图已经覆盖全市域,主城区的更新周期更是达到一月一更新。
怎么用?
智慧城市建设、城乡规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都能用
据介绍,本次杭州的地理国情普查,将倾向于“边普查边应用”,让“大数据”运转起来。
就在不久前,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规划局)已经着手和市治水办等单位开展数据应用的课题研究。“我们在航拍时发现,不同的水质反射出的光谱是不一样的。”他们计划做的,就是把河道整治前后的光谱数据提取出来,经过对比,展示治理前后的河流状况、水面漂浮物以及周边排污等情况,分析出“五水共治”的成果。
虽然普查的总报告要到2016年6月才最终发布,但在此期间将不定期地公布普查成果。而普查得出的地理信息数据更将为城市规划编制、智能化决策、智慧经济建设提供智慧技术支撑,为打造智慧杭州提供基础智慧基石。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部分可公开的发布的普查成果,也将通过“天地图”等平台,为我们的娱乐生活、工作生产、经济消费等方方面面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力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