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交流助力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26.09.2016  10:39

  近年来,中英文化交流深入频繁,机制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扩大,渠道不断拓宽。地方文化交流作为其中的重要层面,一直扮演着生力军角色,为增进两国的互利合作和民心所向、产业相通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中英关系“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添砖加瓦。

  确立基本格局、框架和主打项目

  在英国,英格兰地区的文化事务由中央政府即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负责管理;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三大地区则根据英国文化管理权下放政策,实行地区文化的自主管理。由于地域文化特征差异很大,各地非常珍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在管理体制上也是各负其责、各成体系,在文化政策、文化拨款和资助体系上自成一体。

  从2011年开始,在中国文化部的支持下,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积极推动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三个地区政府与文化部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于2015年完成三个地区所有的签署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中英文化交流已经形成“1+1+3+3”的基本框架,即1个文化协定,1个人文交流机制,3个政府间的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3个文化领域性合作文件,对英地方文化工作格局、网络和主打项目基本成型,为双方下一阶段的文化交流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2015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威尔士、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访问北爱尔兰,进一步夯实了双方合作,为今后的工作开辟了新天地。

  提升品牌影响力,搭建合作平台

  根据中英文化交流已经进入常态化、实质化、产业化、全方位、全产业链合作的基本态势,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积极推动和打造了一批中英地方合作的品牌项目,包括“欢乐春节”英国全境巡演、国内与爱丁堡各大艺术节合作、“中华文化进校园”等。

  在“欢乐春节”本土化的过程中,积极开拓与英地方合作的新方式,继续推进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阿尔斯特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等的合作。通过由文化部组派的“欢乐春节”艺术团组南至伦敦、北至设得兰岛,覆盖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的英伦巡演,中华文化不仅走进了剧场,更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英国中小学生的心里,进一步扩大了“欢乐春节”在全英的知名度。

  2012年以来,在文化部和相关部委的支持下,中国地方文化机构与爱丁堡各大艺术节、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相关博物馆和美术馆、苏格兰国家剧院等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发展,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以艺术节交流为主、机构合作为辅的对英地方文化工作平台,相关主打项目成效显著。如文化部与中国驻爱丁堡总领馆连续多年资助国内文艺团组和苏格兰当地侨社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南京和爱丁堡签署文物交流协定,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互换展览;建立中英博物馆连线,推动地方博物馆和美术馆交流的机制化;中央芭蕾舞团、上海京剧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访英并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均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两手抓

  英国的创意产业散布在英国各地,不少地方政府也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到创意产业上,寻求文化对经济的贡献。这种情况下,需要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两手抓。

  为此,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重点选择演艺、时尚、设计等领域,推进与英国地方的对口产业合作。除了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萨德勒威尔斯剧场合作,重点推出郎朗、陶身体剧场、亚彬舞影工作室等国际知名演艺个人和团体赴英各地演出外,在时装、家居、手工艺等行业设计领域,与深圳、上海市政府合作,推动行业协会和主要专业活动进军伦敦时装周、伦敦设计节、伦敦“百分百”设计展等当地主流展销平台。另外,上海国际时装周和伦敦时装周于2015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圳与爱丁堡互设创意产业园项目于2015年启动,也为地方交流开辟了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国内各地文化优势

  国内各省市在服务国家外交和战略大局、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发挥国内各地方的优势,积极搭建平台,组建项目资源库,及时为我国地方政府、文化企业提供信息。

  今年地方文化交流重点项目丰富多彩,包括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访英,与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会谈并考察英国相关机构;北京丰台区访英,考察英国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情况;8月伦敦举办“上海文化季”,9月在威尔士举办“中国·重庆文化周”;南京创意设计中心9月参加伦敦“百分百”设计展并举办“南京周”;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9月组团参加首届伦敦设计双年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