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巡逻兵”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工作人员对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用图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标识开展检定。资料图片
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马路上穿行的汽车车身贴着引人注目的中国地图;街头巷尾的年轻人,穿着绘有中国地图的各色T恤……这些地图表达着人们的拳拳爱国之心,但很少有人仔细打量它们是否准确。
一张地图看似不大,却直观反映着国家的主权意志和政治外交立场。因为,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它与国旗、国徽、国歌同等庄严。然而,由于国家版图意识的薄弱和版图知识的匮乏,近些年,许多机构和个人不规范制作和使用地图导致“问题地图”频频产生。
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专门从事“问题地图”甄别工作,同时为公众提供规范的标准地图服务。他们靠着仅有的20来人,去年一年就审核地图50万幅,同时有力保障了各类国家级大型重点活动的地图使用安全。
这支队伍就是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简称审图中心)。他们是地图上的“巡逻兵”,长年伏案作业、加班加点,默默无闻地在地图上守护着祖国的安全和尊严。
坚守红线
确保地图审查零差错
“地图审查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确保零差错。”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主任张文晖介绍,为了确保送审的每一张地图安全规范发布,中心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应的国家标准以及标准样图画法等,建立了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查制度,对地图中涉及中国疆域范围、国界、历史疆界、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地名、不得表示内容等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审查的地图内容开展人工审查,批注样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经终审人审阅确认地图内容符合地图公开表示规定后,核发审图号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版图意识的逐步增强,特别是2017年,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覆盖排查“问题地图”专项行动后,审图中心的地图审核行政许可数量从2002年中心成立之初的700余件,猛增至2018年的8300余件、50万幅以上。
“面对工作量激增、人员紧缺等一系列困难,中心每一名干部职工坚持自觉加班加点,确保送审的每一幅地图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核。”审图中心副主任韩权卫告诉记者。
长期跟地图打交道,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中心干部职工心中都有一条红线,每张地图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无论是视频资料还是印刷品,他们都忍不住要“过一眼”。一次,审图中心调查处的工作人员李映辰在下班后无意中发现中国民航局航班查询官方软件使用了“问题地图”,当即上报了问题,并第一时间联系该局信息中心撤换了“问题地图”。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要求,审图中心积极配合部地理信息管理司开展地图审核委托下放相关工作,深入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着力提高地图审查人员业务水平,先后起草了《地图审核委托管理办法》《地图审核委托方案》,对2016年~2018年上半年可下放地图以及送审地图来源省区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分析,制定了《示意地图审查标准》,为地图审核下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为陕西、黑龙江、四川、吉林、广西、甘肃、河北、山东、广东、江苏、湖北、湖南、安徽等13省(区)培养地图审查专业技术人员18人次,为推进地图审核下放工作奠定了基础。
快速响应
保障重大活动用图安全
2018年11月,我国举办的一次大型博览会开幕前夕,自然资源部接到批示,指出博览会会徽使用了“问题地图”。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地理信息管理司迅速组织有关方面核实问题,尽快采取措施,并要求审图中心立即开展相关工作。
一场审图应急战随即打响。接到任务后,审图中心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博览会标识使用的中国地图进行了快速检定,找到了问题所在。
随后,韩权卫随自然资源部工作组紧急赶赴博览会现场,开展实地调查,并指出了标识地图存在的问题。确定问题后,按部地理信息管理司要求,审图中心选派褚雪梅、周昕薇为设计单位提供地图审查技术支持,提出了“会标字母下移”(字母下移避开中国版图,可确保中国版图完整,中国地图图形不被压盖)和“透视叠加”(字母和中国版图重叠部分按透视关系表示,透出字母压盖的中国版图和重要岛点)两种修改方案。然而,考虑到博览会标识已经向社会发布等多方面原因,主办方不希望做大的改动,拒绝了两种修改方案。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第十条规定:“绘制中国地图(含示意性中国地图)应完整表示中国领土,不得随意压盖中国地图图形范围”。审图人员坚持要求修改标识。经多方沟通,最后采用加重在字母与中国版图两种色彩重叠处的特殊方式,解决字母压盖中国地图图形的问题,既让修改后的地图内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又保障了博览会顺利如期召开,切实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
这样的应急保障,只是审图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2018年,按照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的要求,中心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等重要活动提供地图审查服务保障;为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四川省委宣传部以及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地信中心等单位和中国政府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提供地图审查服务保障30多次,审查地图3845余幅、视频327个、网站2个、展馆3个。
《地图管理条例》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国家版图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作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新闻媒体对相关地图产品有着高时效性的要求。“为此,审图中心启动了‘问题地图’快速审图试点工程项目,为各级新闻单位提供即送即审的绿色通道服务。”张文晖告诉记者,这个项目选取了1~2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作为试点单位,中心收到送审地图后24小时内完成审核。同时,根据地图审查服务保障情况,中心对需要修改的地图,按照比例尺(开本)、内容、形式等,在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标准地图服务系统选取相应的标准地图配发给试点单位,确保新闻媒体及时使用标准地图。
疏堵结合
完善公益性标准地图服务
国家主权事关每一名公民。规范地图市场,彻底杜绝“问题地图”,不能光靠专项整治行动,最关键的还是要强化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因此,必须固本正源、疏堵结合,大力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绘图用图。
2016年12月上线运行的新版标准地图在线服务系统,就是面向公众推出、方便公众快捷使用标准地图的一套系统,由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研发。在审图中心的大屏幕前,中心核查处处长狄琳为记者演示了这套系统的操作流程。
登录自然资源部官网,在“数据”栏目下即可进入标准地图在线服务系统。这套系统大致分为标准地图下载和自助制图两大功能。标准地图说明中显示,标准地图依据中国和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标准编制而成,可用于新闻宣传用图、书刊报纸插图、广告展示背景图、工艺品设计底图等,也可作为编制公开版地图的参考底图。社会公众可以免费浏览、下载标准地图,使用时标注审图号即可。
记者看到,标准地图下载页面提供了不同规格和开本的中国地图、中国地势图、世界地图以及专题地图。据狄琳介绍,标准地图服务系统自上线以来,已发布标准地图143幅,包括中国地图83幅、世界地图51幅、G20国家等热门专题地图7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自助底图各1幅。截至今年6月30日,系统总浏览量超过225万,总下载量超过96万次,注册用户总数超过4.6万。
“考虑到部分公众的特殊需求,标准地图在线服务系统还添加了自助制图功能,用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编制地图。”狄琳说。记者看到,标准地图在线服务系统主页上,“自助制图”栏目已被打上了“热”的标签,用户可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点开中国地图选项,中国国界和中国海岸线已经被勾选且不可去除,其他省级界、河流、经纬网等要素可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标记、自助设色等工具也都准备齐全,还能输入数据生成统计地图……“这些自助制作的地图,若公开使用,则需要送自然资源部门审核。”狄琳补充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与云计算、大数据、无人驾驶、增强现实(AR)等高新技术不断融合,增强现实(AR)实景地图、辅助驾驶地图等新型地图产品不断涌现。对这一类新型地图产品的审核和研究成为了审图中心当前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挑战。“下一步,中心将进一步强化审图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综合实力,加强对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实景三维地图、倾斜摄影地图等新型地图产品的调查研究,为制定地图管理政策及审查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张文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