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名地址库建设座谈会在绍兴召开
05.05.2015 12:24
本文来源: 民政厅
4月27日至29日,全国地名地址库建设试点座谈会在绍兴召开。民政部区划地名司陈德彧副司长、省民政厅副厅长罗卫红等出席并讲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名主管部门业务处室负责人和承担地名工作的业务骨干50余人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罗卫红副厅长介绍浙江省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地名信息化建设和地名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200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修订了《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门牌管理规定》,11个地市相应修订出台了地名管理法规或地名规范标准,县级也结合实际制订了地名管理制度。各市、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地名专家审查、市民听证和媒体公示制度。所有市、县(市、区)都建立了地名网站,地名命名审批纳入政府审批窗口。2008年,取消了门牌证收费,县级城区基本建立了地名标志管理维护与“数字城管”联动机制。2012至2013年,开展了全省地名清理整顿和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县(市、区)测评工作,城乡地名设标率达99%以上。出台了城市地名规划编制导则、地名规划编制规范等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地名专家库,建立了地名规划预审和专家评审制度,实现县级地名规划编制的全省覆盖。
我省按照“智慧浙江”和建设“数字民政”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全省地名信息化建设。目前,11个地市全面建立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在地名地址信息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坚持为民服务的导向,不断提升地名信息化建设水平。今年,我省又联合省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和省文物局启动实施了“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认定工作,注重保护挖掘,大力弘扬优秀地名文化。
会上,民政部区划地名司陈德彧副司长指出,地名地址管理是地名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要以地名地址库建设试点为抓手,结合第二次地名普查,将地名地址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名标志、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有效融合,制定专项方案、完善法规标准、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创新驱动,尽快推动地名地址管理试点工作,为全面开展地名地址库建设积累经验。
座谈会期间,地名地址库领域方面专家为参会人员进行了授课。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民政厅和绍兴市以及舟山市等地代表分别介绍了地名地址库建设经验。
本文来源: 民政厅
05.05.2015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