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地下水监测站点逾2万个

29.12.2015  22:01

  记者从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城市地质调查新理论新方法高级研修班”上获悉,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工作进展顺利,2015年启动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4省共350个地下水监测站点的建设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调查显示,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污染正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污染物组分由无机向有机发展。地下水污染总体呈现由东部向西部、由城市向农村、由局部向区域扩散的趋势。其中北方城市污染普遍较南方城市重,特别是华北地区。

  为了提升我国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申报并实施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据悉,这一工程建设目标:结合现有监测站网,建立较为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和设施,形成一个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地下水信息中心;基本实现对我国大型平原盆地、岩溶山区地下水动态的有效控制,以及对重点地区地下水的实时监控,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地下水评价和研究提供支撑,为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环境管理提供服务,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根据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将全国划分为16个水文地质单元(重点监测区),并考虑行政区划,将其分为华北、东北、西北、中南东南、西南5个监测大区,共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点20401个(其中新建站点14923个,改建站点5478个),监控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密度约5.83个/1000平方千米。其中,华北地区建设规模最大,共布设监测站点8089个,占全国的39.7%。另外,该工程在地下水超采区布设监测站点3909个;供水水源地布设监测站点529个,其中重要水源地布设监测站点218个;海水入侵区布设监测站点356个。

  在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方面,该工程将在监测点信息自动采集自动传输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国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分布式信息系统;通过整合和利用地下水监测信息,开发业务应用系统和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一个数据库(地下水监测综合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监控预警、项目管理等9个子系统。

  据悉,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首批启动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4省地下水监测站点的建设工作,其中河北省将建设监测站点607个,今年建成100个;山东省将建设监测站点647个,今年建成100个;河南省将建设监测站点485个,今年建成100个;江苏省将建设监测站点334个,今年建成50个。

  据专家介绍,我国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工作将在综合考虑修复(防控)周期、成本、修复(防控)技术可行性以及对人群健康和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目标。控制,即采取各种防护策略和工程措施,控制污染源(包括不可清除的污染源和可清除的污染源),使其进入地下水系统的污染物减少到最低限度;或将已经污染的地下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其扩散到未污染区。原位修复(恢复),即在污染发生的场地里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方法,使污染物从包气带土层和地下水中去除,以便恢复其原来的环境功能。

  此次研修班由北京市地勘局、中国地质学会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地质学会主办,北京睿哲鼎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国土资源、地勘、环保等单位的百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