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艺术家和群众互为良师
——中国国家画院“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至广西
“小朋友,你几岁了?”“我叫吴吉灿,今年8岁了,我也会画画。”2014年12月23日,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来到广西美术馆开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一名身穿侗族传统服饰的小女孩引起了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的注意。这个侗族小女孩叫吴吉灿,5岁时就在母亲的指导下,从铅笔画图、油彩上色开始学习绘画。杨晓阳当场把从北京带来的画具送给吴吉灿,希望她将来能成长为三江农民画的“小小继承人”。
两只公鸡在斗戏、打谷场上歌声欢、鼓楼坪里唱情歌……广西美术馆里陈列的一幅幅画作均出自三江侗族农民之手。这些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侗乡的民风民俗和田园山水。面对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力的农民画,艺术家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还亲切地拉起老乡们的手,向在场的农民画家代表取经问道。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永亮说:“三江农民画直接、质朴,没有矫揉造作,鲜活生动地展现了基层人民生活。这一点恰恰就是我们最需要、最值得学习的。”“没想到画家们会向我请教三江农民画!”农民画家杨青利说起当时的情景还有些许羞赧。受到色彩浓烈的农民画的启发,杨晓阳、张江舟等7位艺术家画兴大发直接铺开笔墨纸砚,当场共同创作了国画作品《和风》。
互为良师,共同进步。在活动中,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从构图、技法等方面对现场的14名三江农民画家倾囊相授。三江女农民画家吴述更说:“老师们建议我们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运用国画的绘画技法,将国画和农民画相融合。”在互相切磋之后,贴心的艺术家们还为农民画家们送来了宣纸、颜料、画笔、画册等画具、画材。
20多位艺术家深入田间农舍,体验百姓生活,为文化创作寻找更朴实、更接地气的灵感。在采风中,对于生活于贫困中的老百姓,他们也一样感同身受。2013年初,中国国家画院曾通过广西红十字会捐赠70万元,无偿资助南宁市隆安县屏山乡雅梨村三卡屯实施整村危房重建项目。经过两年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12月22日,受三卡屯村民的邀请,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从南宁驱车350公里,参加了该村的新村竣工仪式。同时,艺术家们还给村民们送去亲笔书写的“福”字、新春对联、年画礼包以及粮油米面、棉衣棉被等物资。
“新房子修好了,我们住进去再也不用担心刮风把房顶吹走,晚上睡觉被雨浇醒了。”曾经的破旧木板房,如今钢筋水泥红砖房,美丽舒适的新家让村民黄水海一整天都乐呵呵的。深处山区,地势险峻的三卡屯一直有“一卡天、二卡地、三卡人”的称号。一直以来,三卡屯的居民都有改善居住环境的心愿,但窘迫的经济条件让村民们力不从心。直到两年前,中国国家画院向三卡屯伸出了援手,为百姓圆了梦。为此,在三卡屯的新村竣工仪式上,黄水海代表三卡屯的36户村民,向中国国家画院送上了书写“情系百姓 扶危济困”的锦旗。
“一年前,我就来看过正在改造中的三卡屯,那时三卡屯人民迫切改变生活条件的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看着如今重建后的三卡屯新村,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解永全感慨道。
广西是中国国家画院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接下来,艺术家们还将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把群众“要文化”和中国国家画院“送文化”匹配起来,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