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从我国经济增长的背景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发展达到新水平。去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4160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7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服务贸易进出口和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规模分别为5396亿美元和90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对外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维护多边贸易主渠道的同时,积极构建自贸区网络,巩固和拓展自身的经贸利益;要顺应全球价值链分工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增强在相关区域内乃至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主动整合全球技术、品牌和渠道,提升全球分工地位;要发挥自贸协定的国际经贸新规则“试验田”作用,逐步增强设置议题并提出建设性倡议的能力。
第二,从深化改革的需要上看,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迈入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改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既需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还面临更加深入的国企改革、贸易投资体制改革、金融改革、科技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重要任务。
在自主推进这些改革的同时,需要借鉴前30年的发展经验,寻求新的改革与开放契合点。以近年美欧等主导的自贸区谈判为例,出现了很多所谓的“21世纪新议题”,包括环境保护、竞争中立、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劳工标准等。这些议题领域广、影响大、标准高,在以前的对外谈判中多未涉及。但大的趋势是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
第三,从区域贸易体制的发展趋势上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受阻,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更多在区域、次区域层面展开,自贸区就成为一个重要工具。
美欧等主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不仅致力于构建涵盖全球经贸规模63%和59%的大市场,谈判本身也呈现出一定的排他性。这些新的变化,使我国在多双边战略上面临两难选择:不加快自贸区建设,将使我国经贸利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四,从参与经贸规则制定的必要性来看,二战以来的多边经贸规则主要关注边境上议题,但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网络的兴起,更多的边境后议题开始被纳入各国间自由贸易协定,如投资、竞争政策、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议题关系到全球价值链或区域生产网络运作和扩展,已经超出了传统贸易协定的范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贸格局“东升西降”,发达国家感受到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压力,试图通过修改国际经贸规则,巩固其在全球价值链顶端的优势地位。美欧推进经贸规则讨论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自贸区谈判。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在全球已拥有越来越广泛的国际经贸利益。如何更加主动地实施自贸区战略,积极参与重大自贸区谈判与全球规则制定,提出对我国有利的中国方案,也是攸关我国核心经贸利益的战略选择。
来源:( 浙江商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