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提升服务能力

26.05.2015  18:55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提升服务能力

—浙江省舟山市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中心“妇女之家

 

舟山市妇联根据当前各类女性新型组织形态特点,提出了构建枢纽型女性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理念,并筹建了枢纽型女性社会组织工作室,作为这些社会组织的“妇女之家”。

具体做法:

一、建好阵地、构建框架。 将位于舟山市新城海月道、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的活动用房改建为枢纽型女性社会组织工作室,并建立了“妇女之家”,招募志愿者专职从事中心的运作。中心“妇女之家”下设四大分支(妇女自组织工作室、“美丽驿站”总站、37℃温暖接力平台、女性社团组织)和六个分枢纽(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普陀山管委会和新城管委会分枢纽站),形成以各级妇联为中心枢纽点、各妇女社会组织为主体、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的既分散又统一的工作体系。

二、全面摸底、掌握情况。 中心“妇女之家”成立后,通过对全市各类女性自组织进行新一轮的梳理、登记,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广泛培育“美丽驿站”试点和对接、联系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女性社团等形式,摸清了当前女性组织的基本情况。

      三、加强宣传,组织动员。 建立枢纽型女性社会组织工作中心网站,在网站上推出活动、宣传典型、组织队伍,搭建起各类女性社会组织沟通、宣传的公共平台,吸纳了企业家、社会爱心团队和个人加入,培树了一批民间意见领袖。

四、活动引领,打造特色 。加强与民政、文化等部门联系,探索推广“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在现有志愿者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中心“妇女之家”工作人员的队伍,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联合电视台“汪大姐来了”栏目、舟山论坛“爱心版块”,策划开通全市“37℃温暖接力平台”,引领各类社会组织、广大女性群众参与温暖接力活动。

取得成效:

一是开创市级妇联层面“妇女之家”先河。 中心“妇女之家”将妇联主要工作与“妇女之家”建设有机融合,使妇联主推的几项品牌工作都纳入到“妇女之家”中,使市妇联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的总枢纽站,使品牌项目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体系。

二是成为连结妇女群众的重要纽带。 把服务基层妇女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开展了暖冬行动——为贫困地区孩子捐衣、亲子悦读会(四期)、茶艺、烘焙培训、为全市107家美丽驿站征订报刊杂志等多项活动,提升了中心“妇女之家”的影响度。

三是提升了妇女参与社会治理的水平。 中心“妇女之家”的成立,提升了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激发了广大妇女社会组织和基层妇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