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钱建民在全省城镇绿道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要点

27.11.2015  12: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今年4月25日,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省绿道网建设经过3年多的努力,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不仅要放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来深化认识,更要放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两美”浙江的目标要求中来深化认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绿道网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充分认识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新常态下的新任务
  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已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城镇建设、乡村建设应积极围绕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探索和实践新的品质增长点。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在“四个全面”战略中,干好城乡建设事业工作。
      建设系统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随着工业化红利和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城市化和改革发展成了新常态下的两大红利。建设系统要紧紧抓住城市化发展这一契机,以新型城市化建设为主战场,为改革发展赢取更多的新红利。
        建设系统是依法治国的先锋队。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三改一拆”,基本实现了对城市建设中违章建筑的有效控制和拆改。“三改一拆”,拆出了发展空间、拆出了公平公正、拆出了美丽环境、拆出了政府公信,更重要的是拆出了依法治理的理念与要求。接下来要继续依法拆违、巩固拆违、创建无违。
        建设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五水共治”中有四个方面都涉及建设部门职能。其中治污水是“大拇指”。不仅要管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还要接管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包括生活垃圾处理等等。这是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系统的重点工作。
        建设系统是改善民生的主渠道。当前棚户区改造,国家政策很好,配套资金力度很大,要加快推进,这是民生。搞城市改善性的基础设施,如城市公园、绿道建设等等,现在也大受百姓欢迎,已经成了民生改善的基本需求。加快绿道网建设,是新常态下的新任务、新要求。既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非常重视城市化发展品质,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反映的是自然生态,“记得住乡愁”反映的是文化。要坚持生态和文化并重,把城市单纯追求速度的浮躁变成追求品质的慢生活,在慢行中体现创意、体现创新。加快绿道建设,有利于更进一步推动慢生活。通过绿道把生态、美景、交通和产业等联系起来,形成慢生活业态,成为很好的产业。
   二、充分肯定全省城镇绿道网建设取得的成绩
      我省城镇绿道网建设工作启动三年来,各地按照“一年启动推进、两年初见规模,三年形成网络”的目标要求,着力抓规划编制、着力抓项目实施、着力抓试点推动,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建成省域“万里绿道网”目标,省政府批准实施了《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2012-2020)》。11个设区市根据省级绿道网的主体框架,按照省市联动、城市互动的方式,均编制了本地绿道网规划,并纳入县(市)域总体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中统一实施。为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省里建立了由省建设厅牵头,省林业、农业、水利、环保、交通、文化、旅游、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绿道网建设推进机构。各市县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在机构人员、资金投入、配套政策等方面全力给予保障,为全省绿道网建设稳步推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各地结合本地绿道网建设规划的编制实施,大力推进和实施城市水系、山体绿化、道路建设、公园绿地、风景廊道、生态修复、绿化隔离带等绿道项目,均衡布局城镇各类绿道建设,初步构建起了本地绿道建设主框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绿道2500多公里,其中省级和区域绿道600多公里,城市绿道1200公里、社区绿道700公里,初步实现了绿道网建设“成网、成片、成形、成景”的目标要求。
   三、全省“万里绿道网”建设,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建成5500公里绿道,形成省域“万里绿道网”。今后全省平均每年要建成绿道1000公里以上。省委更是提出要将全省绿道网建成“国际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城乡共同富裕、生态环境友好和文化全面繁荣的现代化强省”的保障性和标志性工程,对建设标准和项目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和压力非常重。为保质保量完成“万里绿道网”建设任务。
  规划要更完善。要做到“建设有规划”。根据《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2012-2020)》确定的主体框架,尽快完善市县绿道网规划,将绿道规划纳入县(市)域总体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中统一实施。要做到“规划能衔接”。将绿道网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以及交通、环保、旅游、水利、林业、文保等专项规划无缝对接。把绿道纳入到“三区四线” 管理范畴。要按照更环保、更经济、更亲民、更有利于兴业的原则,增强绿道规划的科学性,体现设计的人本性,注重功能的复合性,沿途更好地显山露水,体现浙江文化传承。
  结合要更紧些。推进绿道建设要与“五水共治”相结合。坚持特色营造与滨水游憩相结合,加强城市水域景观绿化和水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滨河绿道工程,恢复河道网自净功能,达到以绿道建设促河道污染治理之目的。要与“三改一拆”相结合。特别要加快拆后土地利用,做到宜耕则耕、宜路则路、宜绿则绿、宜建则建,以沿路、沿河、沿山改造为重点,利用拆改后的用地空间,积极创造条件,优先规划建设绿道、配套停车场等市政公共设施,着力打造靓丽的城镇景观节点。要与“四边三化”相结合。将绿道网建设作为“四边三化”行动的深化和提升,成为展示美丽浙江的新窗口、新亮点。要与美丽县城、绿色城镇及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绿道网联系城乡、融合城乡的纽带作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加快推进美丽系列建设。要与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相结合。结合各风景名胜区实际,通过绿道网建设及串联,优化风景名胜区内外部交通条件,增加绿色游赏方式。要与创建园林城市(镇)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园林城市(镇)建设水平,营造美丽的诗画江南意境,相互融合,共同推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度要更快些。按照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更进一步、更快一些推进绿道网建设,使我省绿道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不辜负习总书记对我省的期望。要因地制宜建绿道,根据所在区域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尽量利用“三沿三环”,即沿河、沿线、沿景和环山、环城、环湖,探索多样化、各具特色的绿道建设形式。生态节约建绿道。绿道布局要以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重要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廊道功能,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尽量因地就势,努力做到不开山、不砍树、不取直、少占耕地,不盲目地追求高标准、不贪大求洋、不做面子工程。彰显特色建绿道。特别突出文化因素,将传统的、现代的、地域的以及科技的等各种文化元素融合进去,将名胜古迹、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串联起来,达到生态自然和彰显文化的和谐统一。注重效益建绿道。绿道是景观道,也是交通道、人文道、民生道。要将城镇绿道选址和出入口与城市公交体系紧密衔接,将绿道及服务驿站的设置与城镇休闲服务产业相融合,与特色村落、农家乐、宾馆、度假村相联系,进一步提高绿道利用率,彰显绿道网建设的综合效益,真正把绿道建成交通道、人文道、民生道和发展道。
  保障要更好些。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拓展资金渠道,构建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绿道网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要研究制定鼓励政策,设立绿道网建设专项资金或基金,采用无偿捐助、企业认建、出资命名、工程捆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道建设、维护和运营。要建立完善土地保障机制。绿道建设用地要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设施,结合道路交通、农林水利、环境整治、园林绿化等工程,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绿地以及廊道等用地,尽量不新增建设用地。要建立完善人才培训机制。通过与院校合作、对外交流等方式,加强绿道网规划、建设、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绿道网建设整体水平。要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绿道网建设纳入美丽县城、美丽宜居村镇、生态园林城市考核,建立绿道网建设季度报送制度,定期开展督查,严格考核奖惩。要建立完善宣传引导机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新闻发布会、专家论坛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绿道网建设的理念、内涵和意义,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绿道建设,营造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