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化”深度融合中提升浙江制造

28.05.2015  11:04
  浙江是个工业大省,2014年全省规上工业(口径下同)增加值12543亿元,居全国第5位。其中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328亿元、3075亿元和4283亿元,占34.5%、24.5%和34.1%。全省规上工业完成利润总额354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6.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420亿元,增长16.2%,占工业投资的68.8%。 
  但是,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严重仍然困扰着工业发展。全省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幅仅为5.2%,与金融危机以前稳定在10%以上、甚至20%以上的两位数增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销售产值5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2014年四季度,全省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为75.0%,低于欧美国家一般产能利用率在79%至83%区间的水平。工业用电量、增值税等相关指标增幅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已连续36个月下降。年末产成品库存比上年增长8.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4.4个百分点。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不强。企业生产经营仍存在一定困难。
  喜忧参半的数据表明,浙江省的工业还在转型升级进程艰难的爬坡过坎之中。怎样来进一步聚焦未来的主攻目标和可行路径,令浙江工业由大变强?需要审时度势,从大处着眼。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并提“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实际上指明了以制造为主体的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应“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奋力践行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上的全面表述之中,我以为核心和要害之所在,是切实推进传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反映了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
  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那是工业1.0版。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大量生产的“电气时代”,那是工业2.0版。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发明、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使机器不仅延伸了人的体力,而且扩展了人的脑力,开创了数字控制机器的新时代,这是工业3.0版。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形成巨大的产能和市场,将使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推动又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德国技术科学院(ACDTECH)等机构联合提出“第四代工业-industry4.0”战略规划。这是工业4.0版,其核心是物理(实体)和信息(虚拟)系统的深度融合。
  当代的市场竞争已充分表明,缺乏和少有信息比特含量的实体产品,尽管在物质原子层面上如何之“富有”,但在卖价上只能是“地摊货”。苹果公司在美国本土设计、在世界各国制造的iphone和ipad的售价里,1/3是物质原子,2/3是信息比特。比特的增值力使苹果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最新市值突破7000亿美金),而各地的代工企业出的是“牛马力”,挣的却是“血汗钱”。
  现在看来,在“智慧地球”的今天,任何产品的突破性创新和盈利能力,都是物质原子和信息比特“联姻”的产物,是具有“人-机”、“物-物”相互通信能力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s  System,CPS)。工业4.0版的智能化工厂,将由实体的物理系统和虚拟的信息系统组成,可谓信息物理生产系统。其间两者的关系,信息系统是物理系统的“大脑”和“灵魂”,物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四肢”和“肉身”。如果不太恰当地引用孔夫子的话来说,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0年河东,30年河西,中国靠廉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从而实现低成本扩张发展、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新常态下,“办个企业就不倒”,“人人都能赚快钱”的“好日子”也已然到头了。浙江工业转型升级的大出路,和全国并无二致,就是走好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或谓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何况我省还是“‘两化’深度融合”全国第一个示范区),又或谓网络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既包括“墙内”的智能制造过程,更包括“墙外”的众筹设计、智能物流和电子商务这些同整个外部经济的沟通和联系)。正确把握我省制造业提升的路向,在推进工业制造品质化和服务化的同时,将信息化和推展工业4.0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拥抱变化、跟进时代,那我们就一定会赢取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成功嬗变的美好前景!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