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行业的年度盛会 广州图书馆事业的展示平台

23.12.2015  15:56

建筑特色鲜明的广州图书馆

  

市民在广州图书馆前排队入馆

  

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展览

  

2015年图书馆榜样人物获奖代表和颁奖嘉宾合影

  

迈向权利保障时代——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图片展

  岭南花似锦,羊城书香浓。12月16日至17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嘉宾云集,高朋满座,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这里举行。年会围绕“图书馆:社会进步的力量”主题,探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搭建图书馆、行业组织、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等互动交流、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

  这是一次“高大上”的图书馆界的年度盛会,也是一个“接地气”展示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成就的平台。作为年会举办地的广州,近年来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图书馆服务体系、“图书馆之城”建设进入新时代。年会期间,广州市图书馆建设的成就被与会代表交口称赞,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广州模式”被复制推广,图书馆年会的后续影响也激励着广州图书馆事业不断翻开新的篇章。

  齐聚羊城共商图书馆发展大计

  举办图书馆年会是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2011年由文化部主办以来,中国图书馆年会经过4年的探索和培育,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表示,中国图书馆年会不仅成为了图书馆界合作交流、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了推动政府公共文化职能转变、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由文化部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承办,广东省文化厅协办。据统计,有3000多名代表参会。为提升国际化水平,本届年会还邀请了国际图书馆学会(协会)组织以及各国知名图书馆界代表参加,共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44位特邀嘉宾参会。

  本届年会分为工作会议、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三个板块,围绕“图书馆:社会进步的力量”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讨和成果展示,让政府、图书馆工作者、社会大众加深对图书馆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图书馆在实现“十三五”规划中的作用,尤其是学术会议从文化权利保障、互联网信息保存与利用、公共图书馆法制建设、知识服务四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一楼举行的图书馆年会展览会展示了图书馆相关产业的前沿产品、最新的图书馆设施设备和新应用,让观众耳目一新。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本届年会的展览会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实现市场化运作,共有56家单位参展。其中,大型图书馆代表12个,企业代表44个。各参展单位借助该平台推介、推广图书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服务。在展出与图书馆相关的设施设备、数字软件产品外,还重点推出古籍保护成果展、数字出版软件成果展等。

  年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古典诗词合唱音乐会》和“图书馆之夜”系列活动,以及2015年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最美基层图书馆和年会征文活动、全民阅读活动等相关奖项的表彰工作。

  图书馆年会充满广州元素

  本届年会立意高远,也充满了广州元素。身处这座千年古城,与会代表通过看展览、听讲座、参观图书馆、参加论坛,感受了广州图书馆建设的火热现场,见证了广州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喜人成绩。

  在大会开幕式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做了题为《发展图书馆事业,聚集社会推动力》的演讲,介绍了近年来广州市文化建设尤其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就。他还就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出了五点倡议,即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积极推进顶层立法,加快实现图书馆事业依法发展;深化业界的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馆际协同效应;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推动图书馆事业转型发展;着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办馆,不断拓宽图书馆事业发展渠道。

  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广东省图书馆事业成就展”“迈向权利保障时代——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图片展”和“千年古城的根和魂——广州大典”一并展出。展览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向与会代表简洁形象地介绍了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情况,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在美丽的广州图书馆,“世界图书馆建筑展”不仅展示了图书馆建筑之美,也将一座美丽而现代的广州图书馆呈现在与会代表的面前,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广州这个国际化都市的风采。在童趣盎然的广州少儿图书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案例展示”向与会代表们讲述了广州在少儿阅读推广方面的成绩和经验,让参观者受益匪浅。

  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东莞厅,“迈向权利保障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与广州实践”的主题论坛吸引了500多名与会代表参加。专家、学者、图书馆工作者通过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的研究,探讨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表示,本届年会在广州召开,是向全国图书馆从业者展示广州地域文化的最好机会。“借此年会,广州将能够充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与经验,进一步提升广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将促进广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春盛说。

  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图书馆事业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拥有22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广州长期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广州蓬勃发展的文化大观园里,图书馆已成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认为,就一座城市而言,图书馆体现的不只是城市的文化符号,更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力量和精神特质。一座城市可以没有酒吧、歌厅,但绝对不能没有公共图书馆。没有酒吧、歌厅的城市,少的只是灯红酒绿。但没有图书馆,这座城市缺少的就是精神粮仓,人类灵魂就找不到栖息之地,人民群众就会失去精神家园。

  基于此,广州市高度重视发展图书馆事业,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始终致力于建设与城市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图书馆体系。2011年初,广州市制定了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宏伟蓝图,从馆舍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馆以及通借通还、免费开放等方面对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为广州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了一批设施现代、馆舍宽敞、藏书量大的图书馆,推动办馆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如广州图书馆新馆建设总投资13.14亿元,占地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广州城市文化新地标之一;广州图书馆原中山四路旧馆改造为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于2015年6月1日全面开放,馆舍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800个,馆藏文献80万册(件),开放首日接待读者近1万人次。

  广州市还积极推进地方立法,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今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广州市首部图书馆法规,使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它将促进和规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尤其是实现镇、街道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约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目标。这对于广州依法建设“图书馆之城”,加快缩小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围绕贯彻《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广州市编制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这是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又一成果。根据规划,广州力争到2020年,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馆藏书籍。届时,全市街(镇)图书馆将实现通借通还,社区(村)图书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等服务网点更加完备,为市民群众提供均等化、便利化、专业化的图书馆服务。

  广州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果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图书馆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广州市围绕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着眼于提供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开拓创新,图书馆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在广州市新城市中心、有着“城市客厅”美誉的花城广场,有一座呈东西走向、带南北塔楼的“”字形建筑,宛如一本美丽书籍矗立在珠江边上,这就是广州图书馆新馆。2003年,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背景下,广州市决定以“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为标准兴建广州图书馆新馆,并将其纳入全市重点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通盘考虑。2012年12月,新馆正式建成开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之一。它与周边的广州大剧院、第二少年宫、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塔和广电中心共同组成广州六大城市文化新地标,并与建设中的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和岭南大观园等“四馆一园”交相辉映,构成了广州最具标志性的文化核心区。开馆以来,日均接待读者近2万人次,服务读者人数和服务质量跻身全国公共图书馆前列,成为推动全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龙头。

  广州市各区图书馆稳步发展。越秀区图书馆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建设广府文化专题馆藏,充分展现广州传统文化风貌。投资近2亿元的萝岗区图书馆新馆总面积1.6万平方米,设计总藏书100万册,今年7月4日,少儿部率先向读者开放,开放当天到馆读者7000人次。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从化区新图书馆二期——从化少年儿童图书馆预计今年内全面建成并对公众开放。2015年立项的南沙区图书馆新馆,计划投资3.74亿元,拟结合自贸区特色建设知识经济、自由贸易专题馆藏。荔湾区、番禺区新图书馆正在规划中。

  公共图书服务全面延伸至所有社区和行政村,这是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又一骄人成绩。近年来,广州市努力推动图书馆建设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加快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共拥有2个省级、2个市级、1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70个街(镇)全部建成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2792.6万册(件)。此外,广州还有80个高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134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8674万册。目前,市、区两级图书馆已实现通借通还,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市民读书热情空前高涨。

  广州历史底蕴深厚,积淀了大量翔实珍贵的古籍文献。从2005年开始,广州依托图书馆开展《广州大典》编纂工作,对民国以前广州各类历史典籍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抢救、整理和保护。经过10年的努力,《广州大典》第一期编纂完成并出版。全书共5部520册,系统收录了来自海内外近百家图书馆和文献收藏单位、近2000位著者有关广州的著作和广州版丛书共4064种文献,是继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局刻印《广雅丛书》之后,广东的又一次文化盛举。此次古籍编纂工作开创了广州地区图书馆与海内外同行馆际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在地方古籍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上取得新突破。

  开设国际纪录片节展示中心,举办“中法文化年”“多元文化月”活动,邀请外国驻穗总领馆官员参观访问,与国际友好城市图书馆开展业务交流……广州市注重发挥图书馆传承城市文化的作用,利用图书馆搭建起了城市间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广州图书馆新馆设立了友好城市服务区、本土文化服务区和“广州之窗”等主题文化专区,介绍和宣传广州城市文化,扩大了广州的对外影响力。同时,整合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成立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和广州古籍研究保护中心,依托广州图书馆开展地方历史文化学术研究。

  极具参考借鉴意义的“广州实践

  12月16日下午,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举行了“迈向权利保障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与广州实践”主题论坛,国内外专家、知名图书馆馆长与图书馆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事关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图书馆发展的“广州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介绍,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一个体系、二级主体、三级设施、四级服务”。其中,“一个体系”是指全市公共图书馆纳入一个服务体系,即中心馆与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资源整合、整体服务;“二级主体”明确要求市、区两级政府负责建设全市公共图书馆及其体系,履行馆舍、文献信息资源、工作人员等投入保障责任;“三级设施”是要求保障市、区、镇(街道)三级建立专业化的公共图书馆(分馆)设施;“四级服务”则是通过市、区、镇(街道)公共图书馆(分馆)以及村(社区)图书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汽车图书馆、服务网点等多种服务方式,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

  与会代表认为,从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广州实践”得出的广州经验,不仅有利于推动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且为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程焕文肯定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广州实践”以及权利保障下的广州图书馆基本实现“普遍、平等、免费、开放、便利”的原则,他表示,“广州实践”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为我国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结合《迈向权利保障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广州模式研究》文集,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曹树金表示,文集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广州地区图书馆在政府保障、规划制定、绩效管理等各方面的经验,为国内其他地区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

  构建覆盖全市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尽管广州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极大成就,但总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接下来,广州将以贯彻落实《广州公共图书馆条例》为契机,以“图书馆之城”建设为抓手,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

  广州将按照《广州公共图书馆条例》的要求,以实现和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逐步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机制,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力度,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均等化、标准化、便捷化、网络化的图书馆服务。

  为推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贯彻实施,广州将组织对市民、区政府、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共图书馆进行宣传和培训。除编制《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外,广州还将制定《〈条例〉实施细则》、《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社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考核标准及评估办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标志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为做好《条例》执法和管理工作,广州将建立公共图书馆投入保障机制,制定公共图书馆投入保障管理办法,实现《条例》对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年人均入藏纸质信息资源、人员的人均指标规定标准,确保公共图书馆设施、设备、人员、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费用。同时,建立年度行政考核制度,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政府年度计划,对《条例》规定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按照《条例》要求,广州将在镇街一级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约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的立法目标。届时,广州将建成中心馆—总分馆相结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以广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区级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总馆、街镇公共图书馆为分馆的骨干,社区(村)服务点、流动图书车、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延伸,学校、企事业单位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全天候、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为此,广州将构建广州数字图书馆,建设一个面向全市公共图书馆用户、区域内共建共享、以用户需求驱动的服务主导型的数字图书馆。以广州图书馆(中心馆)为核心,以区图书馆(区域总馆)为节点的虚拟网,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