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
09.06.2015 17:12
本文来源: 教育局
大家好!
很高兴与各位相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半年前,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著名水乡古镇——乌镇举办,发布了《乌镇宣言》,倡导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使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本次大会以“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为主题,把握了时代脉搏,顺应了发展潮流,很有意义。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重大突破。互联网作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成为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动力。从1969年诞生至今,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产生活方式,让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朋友“零距离”沟通。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教育信息化突破了“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以较低成本,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大缩小了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可以使全球1.2亿失学辍学儿童的“读书梦”不再遥不可及。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条件下,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
——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教育供给能力大大增强,使学习主体从在校学生向社会公众扩展,教育阶段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教育信息化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天的孩子,只要轻点鼠标,就有机会接触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还能在多样文明交流互鉴中,培养开放包容的精神,汲取创新的智慧和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20年前,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20年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互联网发展大潮,制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如今,中国拥有网民6.49亿,基本覆盖4.84亿10至39岁的青年人,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中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万所、在校生2.6亿、教师1500多万。中国地域广、差异大,既有上万学生的“超级中学”,也有仅几个学生的“乡村教学点”,推动教育信息化既是紧迫需求,也是宏大工程。2010年中国颁布教育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2013年中国明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此,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即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校校通”进展迅速,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2011年不足25%,2014年达74%,有7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成效显著,全国6.4万个偏远地区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400万农村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国家开放大学集聚了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3.3万门。“人人通”实现新突破,师生空间开通数量已达3600万个,350万名教师开展网络教研。“资源平台”顺利运行,2014年访问数近10亿次,成为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数字教育资源超市”。“管理平台”全面应用,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基础数据库,1.77亿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入库,实现全国学生“一人一号”。建成了覆盖所有高校的考试招生、学籍学历、就业服务等信息平台。
不断的努力,使我们收获了丰硕成果,我愿与大家交流分享我的体会。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中国政府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并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校倾斜。二是注重协同推进。国家层面建立了多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各省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确保教育信息化有力有序推进。三是拓宽渠道方式。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企业垫资建设、学校付费使用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网络信息运营商的合作,促进企业参与教育资源开发。四是坚持应用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索,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齐心协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必将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面对全球互联网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搭乘信息化的“快车”、实现教育发展的新跨越,是我们不容错失的共同机遇。在此,我愿提出四点倡议与各位分享:
第一,顺应大势,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当今时代,信息化和“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通过教育信息化传播知识与技能,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也可以使人类更有能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战略举措,统筹部署,加大投入,尤其应把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优先位置,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信息化的阳光雨露。
第二,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软件,也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再多彩的视频、再精美的画面,也无法替代面对面、手牵手的温暖鼓励。我们应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加强信息教学研究开发,提供多样学习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第三,共建共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我们应当努力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鸿沟,拓展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扩大共享覆盖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网络空间监管和治理,帮助受教育者平等、有效、健康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普通民众。
第四,互学互鉴,开创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新境界。互联网开启了人类文明交流交融的新时代,我们应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相互学习借鉴各自的成功经验,为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使之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参与不同文明的传承创新,推动不同文明的深度互动。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长期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增进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积极推动全球教育的变革发展,并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实现公平的、有质量的全民终身教育,中国政府对此高度赞赏。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教科文组织的各项活动,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世界各国开展创新合作,为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未来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并愿意为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正如互联网一样,连接起来才有力量。只要我们携手并肩,我们一定能够汇聚更大的力量,推动国际教育信息化迈上新台阶,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现在,我宣布,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 教育局
09.06.2015 17:12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回浙江任教
中新网宁波9月10日电(童笑雨 苏钧天)9月1浙江网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回浙江任教
中新网宁波9月10日电(童笑雨 苏钧天)9月1浙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