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际化水准看齐火车东站:讲好杭州印象的首个故事
如果说入城口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作为杭州最重要的一个入城口,“钱江潮”造型的火车东站,无疑是杭州乃至浙江最大气和国际化的会客厅、不折不扣的城市“首印之地”。
被冠以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如今平均每天有28万人次进出火车东站15个站台30条到发线,高峰时期最大转换客流量达72万人次,其客流量仅次于上海虹桥。
一个这么大的“客厅”,每天笑迎着八方来宾。去年10月起,东站入城口进入了整治提升模式,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建设最高标准的景观入城口”……
如今大气、敞亮,安全、有序,文明、温馨,更具“国际范”的东站,正在成为我们这座城市走向国际化的精彩窗口。
环境提升 细节中见真章
用大气派谋篇布局,在细节处精益求精。
“这次整治提升,可不是大动干戈、推倒重来,而是精雕细琢、锦上添花。”江干区政协副主席、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主任杨渭贤说。
西广场附近,新塘路延伸段,一个“未来梦想号”的绿化小品景观,引来不少市民、旅客掏出手机留念。
“这个小品以高铁车头为植物造型,寓意着我们共同奔向中国梦。” 江干区绿化办负责人虞王涛说,“别看现在是一片绿意盎然,一年前,这里还是建筑垃圾、菜地混杂,到了晚上,又成了周边村民的物流集散地。”
此次整治,一共对枢纽区域内约13万平方米土地先后进行菜地清除、建筑垃圾清理,复绿、彩化提升等工程。
天城路新风路、天城路东宁路、新塘路东宁路3处重要路口隧道顶板,增设绿化花卉约400平方米;增加铁路4个上下匝道绿化花箱7069个,增加新塘路、天成路3处下穿隧道两侧绿色花箱共1003套,补种区域内39处闲置绿地绿化900余平方米。特别是“西湖印象”“西湖梦境”立体花坛小品,让人眼前一亮。
白天的东站因绿化而美丽,夜幕降临,东站更是一座火树银花“不夜城”。白色和暖白色的色调,仿钱江潮波浪的灯源布局,衬出了火车东站的精致大气。
在这次整治中,火车东站亮灯工程包括主站体、匝道、东西广场、站体附属塔楼及周边10幢商业用房的亮灯,其中东站4条匝道两侧增设735个点光源,点亮了东站“交通商务会客厅”的国际化气质。
服务提质 贴心中见温馨
有人说,以服务功能为主的精神,才是最根本的专业精神。最高的服务,就是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
南来北往这么多客人,如何让大家体会杭州之美,感受到宾至如归?两个字,温馨。
站房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东站,建成后,总会让首次来的旅客找不着北。此次整治在导示牌上下了大功夫,站外165块导示牌,站内包括地下停车库、东西广场、到达层、二层平台约2100平方米的导示牌全部进行了调整。
小细节如何纠错,管委会也动足了脑筋。“我们特地邀请了一批从未来过新东站的大学生,连续一周时间在东站内对导示系统做体验式的查错纠错工作。”这次整治工程负责人、管委会团工委书记姜英豪介绍说。
杭州市交通研究中心、浙大城市学院两家专业设计单位也来助力,对站内站外导示系统进行完善、优化改造。
比如,天成路和新风路交叉口的导示牌,原先只有一个“铁路到达”“铁路出发”指示牌,考虑到不同匝道上去会到达南北不同通道,提升后的导示牌,在铁路出发后面加上了“南、北”字样,让旅客在偌大的空间里,准确找到想要前往的通道。
着眼国际化,站内外导示牌英文也实现了统一规范标示。车站内原先对“地铁”的标示翻译有两种,分为“metro”和“subway”,这次征询相关专家建议后,把地铁统一翻译为“metro”。站外导示牌,在一些主干道上,也都增加了英文翻译。
一个国际化的交通枢纽,更多的是为旅客服务。
细心的你会发现,这次整治提升,东西广场上增设了不少座椅。
“这里还藏着不少巧心思。”姜英豪说,座椅是移动式的,天气晴好时可以摆在广场中央,遇上烈日、下雨,工作人员就会将其移动至站体柱下。“东站不仅外观大气,考虑也特别周到。”一位正在座椅上休息的旅客说。
在这座交通枢纽里的工作人员,人人都是服务员。执勤巡逻保安,随身佩戴“温馨服务包”穿梭其中,内有针线包、指甲钳、风油精、创可贴、透明胶带等日常小用品,可以第一时间响应旅客需求。穿着红马甲、戴着红帽子的志愿者如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始终热情饱满、面带微笑,随时为旅客答疑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