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壮举。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扩大市场开放,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市场、制度和人才等优势,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增速、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重要指标均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是,受到“三期叠加”和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活力有待增强,防控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增加经济发展新动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防范经济发展新风险。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再次提到,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当前,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国际市场融合体系。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进口国,13亿多的人口规模和不断增加的消费潜力,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生活资料消费大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生产资料消费大国。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要依靠国内企业的生产和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也需要发挥国际进口市场的调节作用,引导境外消费回流。面对庞大的海外市场,中国企业也要调整产品结构、以创新和品牌等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积极走出去,深耕欧美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巩固和扩大对外出口贸易份额。只有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才能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扩大产能国际合作规模,提升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本国消费者的获得感,实现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双赢”。
二是要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构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体系。尽管目前出现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但是从发展趋势看,全球化仍然是大势所趋。中国要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就需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重点是要利用好有利于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资本、技术、金融市场和科技人才等。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重视多层次和高质量的对外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中国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要素供给体系、创新供给体系、生产能力体系和消费市场体系。
三是用好国内国际两类规则,争取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制度环境。当今世界,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仍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以和平方式实现自身发展时,受到了一些国际规则的制约,甚至是一些国家的打压。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了实现正当的国家利益,谋求世界的和平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应对世界投资和贸易等规则变化带来的挑战,练好内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四个全面”,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主动承担与自身实力和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主动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提高相关领域的制度话语权。
四是要建立健全基于全球化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经济主权独立性和经济金融安全性。全球化过程中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市场国际化、产品供给和要素流动全球化,既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可能隐含了巨大的潜在风险。从一些南美洲国家发展的困境、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教训可以看出,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建立健全与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相互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重点是要建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防火墙”,防止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提升本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品牌能力,防止去工业化现象和制造业能力弱化;深耕国际市场,积极扩大出口,采取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进口策略,防止出现“进口依赖症”。
通过主动扩大进口,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必将向中国老百姓释放进口“红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新活力,增加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也必将让世界分享到中国开放的“红利”,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韩文龙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