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国际专列从海宁出发 打响浙产影视输出“一带一路”品牌

08.11.2017  12:24

  继中欧国际经济专列从浙江义乌始发后,又一列中国文化国际专列从海宁出发,打响浙产影视输出“一带一路”和中国影视“走出去”的品牌。11月4日至5日,2017中美影视峰会暨国际影视科技和节目交易展在浙江海宁隆重开幕。本次活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司指导,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电影家协会、新华网、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全国影视政界、学界和业界,以及美国影视界的代表共超过四百人出席活动。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作《中国影视输出“一带一路”从海影出发》的主旨演讲,海宁影视产业协会会长马志刚代表基地企业向与会的影视机构、影视从业者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领中外影视机构建立共同创作、共同投资、共同制作、共同播出的国际合作机制,把握“一带一路”影视合作的话语高峰,走一条富有中国特色、传承中国精神、反映中国气派的国际影视发展道路。

  浙江是影视剧大省,也是中国的影视副中心。海影国际合作实验区提出的影视译制并输出“一带一路”项目,既是海影400多家影视企业影视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及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最大化的综合体现,又能最大限度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老百姓旺盛的影视与文化消费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传播中国文化、睦邻友好关系、增进民间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以下简称海影国际合作实验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2年5月批准设立的一个影视实验区,也是中国首家定位于影视产业国际合作的国家级影视基地,更是国内唯一以影视产品进出口为导向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园区。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现在基地集聚400多家影视企业,每年有数百部的电影电视剧(包括网大网剧)面世。2012年10月,海宁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签约共建影视译制产业基地,承接“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的部分译配任务。2013年10月,海影国际合作实验区将基地公司生产的电视连续剧《妈妈的花样年华》和《老爸的心愿》译制成斯瓦西里语输出到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播出。至今,基地已经完成6000多部(集)的影视译制任务,覆盖欧洲、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影视“走出去”。2015年8月起,海影国际合作实验区“文化驼队”三次走进新疆,全面了解中亚国家的民族文化特点、影视消费需求、影视译制团队与影视输出通道等,并与新疆各影视译制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东西部两地携手合作推动影视译制,输出覆盖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五国,以及蒙古、巴基斯坦、东欧诸国,提升与扩展中国影视影响力,开辟一条新时代的影视“丝绸之路”。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百姓喜欢中国历史剧、家庭伦理剧和当代题材剧的消费特点,除了译制成哈萨克语和俄语的《神医喜来乐传奇》等两部浙产电视连续剧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31频道开播以外,今年11月底还将带着已译成吉尔吉斯语的浙产电视连续剧《全家福》走进吉尔吉斯斯坦。

  与此同时,海影国际合作实验区收集基地公司生产的100多部影视作品剧目与部分片花,提供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视台挑选,并与内蒙古电影集团合作,打通一条浙产电影输出蒙古国上映的合作通道。海影国际合作实验区通过公益征集影视剧国际版权,每年计划安排基地公司生产的10部浙产电影、20部浙产电视连续剧供“一带一路”输出。

  “一带一路”影视译制与输出项目由海影国际合作实验区牵头,联手新疆乌鲁木齐译制中心和内蒙古电影集团,以及伊犁、喀什、阿克苏等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译制中心进行。整个译制输出项目将充分挖掘海影国际合作实验区400多家企业丰富的“仓库剧”版权资源,利用新疆和内蒙古已有的译制设施与团队,授权译制后输出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播放与上映。

  本次中美影视峰会还特邀全国各地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国际影视友人,围绕“一带一路”、“国内影视生态”、“中美影视合作”、“影视产业发展”共四大主题论坛展开交流。同时,还设立“一带一路”、影视科技、影视基地、基地影视剧、网络电影(栏目剧)、影视金融共六大板块展示区,来自海影基地的150家影视公司、10多家影视拍摄基地现场参展。

  峰会现场,浙产影视剧“五口通八国”、“电视剧版权保护与影视大数据评估”项目签约;“浙军影视编剧孵化培养”项目落户海影,3D/4K/120帧电影技术落户海宁影视基地。


前三季度我省“一带一路”文化服务出口猛增
在全省文化产业大会精神鼓舞下,我省2017年前三季度文化服务贸易继续高速增长:1-9月,全省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2.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