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镜药业总经理牟春雷:借龙泉好山好水 生态牌见成效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七大产业向万亿级规模的迈进过程中,所拓延的磅礴天地,确乎是无数有识之士革故鼎新的绚丽舞台,以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开创坚忍的赤忱。
青春是生命的涌流,创新是前行的信仰。青春与创新,是产业革新嘹亮乐章中的“四手联弹”。一张张青春朝气的面孔,在打造七大万亿级产业的澎湃激情中,绚烂绽放;在改革创新建设“两美”浙江中,书写别样的人生正道。
由团省委、浙江在线和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倡导下,一场关于寻找七大万亿级产业青春创新力量的征途正在开启。
【人物名片】
牟春雷,男,1984年1月出生,2003年1月参加工作,同年7月毕业于重庆市药剂学校药剂专业,2014年11月获得香港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担任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十余年之中,牟春雷先后成功研制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并获多项国家专利;直接参与“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研发,实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的吹瓶合格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参与科伦集团QC成果发布,分别荣获2007、2009年金奖,2008年优秀奖。与此同时,牟春雷先后共申请并获得15项专利,其中2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专利。 此外,牟春雷被推选为龙泉市工商联副主席、丽水市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丽水市药学会副理事长、龙泉市药学会副理事长,2013年获丽水市十大优秀青年、连续两年获龙泉市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浙江在线·浙商网7月31日消息(记者 管吴澄) “生产大输液要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龙泉的生态资源,当一回大自然的搬运工?”说这句话的是31岁的浙江国镜药业总经理牟春雷,他口中的大输液,就是大容量注射液(50ml以上)的简称,医院用到的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都算大输液。每年,地处浙江省西南小城丽水龙泉的国镜药业要生产2.6亿瓶/袋大输液,是全省单打冠军。
自从2010年担任国镜药业总经理以来,这个重庆小伙率领公司走上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既留下绿水青山,又打造出金山银山。如今,在上市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87个分公司中,国镜药业的业绩,从末位一跃到前列,成为明星企业。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国镜药业的生态发展之路,让它成为了全省健康医药产业的标杆。
目前国内医药产业大多低小散
未来先做高端仿制药再进入创新领域
“一个人从孕前开始,一直到生命的终结,都需要用药。医药产业是刚需,是朝阳产业,涉及人群很广。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医保的大力支持,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都为医药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谈起医药产业的前景,牟春雷表示了肯定。
从上学起,牟春雷就和医药产业打起了交道。重庆、成都、昆明、滨州、龙泉,都留下了他奋斗的影子。对于医药产业,牟春雷再熟悉不过。牟春雷认为,国内医药产业的未来极具潜力,但低小散的现状制约现阶段发展,“国内的医药行业市场(销售额),远低于欧美,潜在市场却是美国的几倍。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六十倍,就算经济不如美国发达,市场在短期内超过美国是没问题的。”
“同时,国内的医药市场呈现低小散的状态,从目前的竞争来说,(实力)都还在一个门槛上,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和国外技术接轨不够,都处在最初期的低端竞争。就拿龙泉来说,每个县都有一个药厂。全中国有6000多家药厂,美国却不超过100家,这就证明了健康医药产业的企业太小太散,不够集中。”为此,牟春雷拿起办公桌上的输液袋举例说,“我工作时,这样一个玻璃瓶的大输液,成本是3块钱,现在这样一个软袋,浙江省招标就只要1块多,这是典型的充分竞争市场。”
2010年,创立于1996年的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国镜药业85%的股份后,国镜就此成为了科伦的控股子公司,其主营项目有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固体制剂、口服液溶剂等。在国内外,科伦共有87家子(分)公司。
在牟春雷看来,大企业的崛起,有助于改善国内医药产业的格局。“医药产业一定是技术竞争的市场,目前大家水平差不多,做得都是国外的仿制药。作为行业的领头型企业,必须要做到引领行业的技术型发展。如果再做低端仿制药,永远都离不开低端的位置。”何为仿制药?是指与被仿制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证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按照法规规定,仿制药与原研药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活性成分,相同的含量、相同的药效。这意味着,仿制药是经过审批的、法律许可的。2011-2015年间,是业界所谓“专利悬崖”期,大批专利药纷纷到期,2014年有132个到期,2015年有122个。不仅中国,全球的制药企业对于即将到期的专利药都虎视眈眈。相比研发周期长且技术含量高的专利药来说,仿制药的回报相当高。
在牟春雷看来,低端的仿制药,对于国内医药市场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 牟春雷说,加强科研力量,做高端仿制药,取得受益后再研发新品,从而进入创新领域,踏上良性循环之路。与此同时,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未来老百姓对医药市场的追逐,首先是看品牌,“发展成大品牌,集中化生产。是未来医药产业企业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