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话戏剧教育平易近人介绍经典

09.08.2016  13:35

  “在‘美好的日子’,走近贝克特——荒诞派戏剧赏析会”日前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举行。活动邀请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副主任、教授麻文琦,《美好的日子》导演邹爽,主演冯宪珍作为主讲嘉宾,国家话剧院研究员、《国家话剧》主编颜榴主持。

  作为国家话剧院研究教育部成立后的首次戏剧教育活动,此次赏析会通过微信等平台招募观众,尽管活动时间定在工作日,但仍吸引了百余位戏剧从业者、戏剧爱好者、教育工作者踊跃报名。活动当天北京大雨,却阻挡不住观众的热情,有近90位观众到场,其中不乏话剧界专业人士。

  颜榴介绍:“爱尔兰文学家、剧作家、诗人贝克特最重要的作品《等待戈多》,上世纪90年代曾经在中国上演。时隔20多年,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美好的日子》由国家话剧院搬上舞台,在国话先锋剧场进行了全球华语首演,这也是国家话剧院与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一次美好的相遇。

  赏析会分阶段播放了5段有关贝克特的纪录片,素材是邹爽在欧洲拍摄的、对与贝克特合作过或出演过其戏剧作品的艺术家的采访,从不同的视角介绍了他们所了解和理解的贝克特及其《美好的日子》。该剧也是学习电影专业的邹爽的首部舞台剧作品。邹爽说,选择《美好的日子》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与我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经历有关,另一方面,这部作品中的‘失败的哲学’让我很有共鸣。

  麻文琦说:“马丁·艾斯林曾说贝克特习惯处理人生最深层的境遇,那就是焦虑和恐惧。从创作《等待戈多》到《美好的日子》,时间跨度有10年之久,一般来说作家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贝克特并没有变化,他依然在处理最本质的东西,主题和处理方式都没变。可能就是因为他的持续性,在哲学意义上处理存在的某种荒诞性比其他作家更坚决,使他成为最有代表性的荒诞派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