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院团:小剧场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小剧场一向多是民营的“天下”,在民营院团、民营演出商、民营操盘手的共同运营下,小剧场最大程度避开了演出市场的大盘下滑,闯出了相对稳定的常态化局面,文艺白领、戏剧粉丝,一大票专业、非专业的观众,捧出了小剧场戏剧的热闹。
如今,小剧场再回试验身份,只是此次试验的主体不再是戏剧先锋们,也不再是民营院团,而是一批国有院团。他们试验模式、试验选材、试验市场反馈,意义在于用试验的方式求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小剧场或将成为国有院团探索市场之路的一条蹊径。
试验模式 国有院团换着法子做戏
从《惜·姣》到《碾玉观音》,从北京京剧院走出来的青年导演李卓群在小剧场里可谓风生水起。“我的3个戏伴随着3个不同的体制,体制内的人在换着法子做戏。”李卓群说,他2014年的作品《惜·姣》是项目制,第一次以制作人为中心,以剧组为中心,打破了团的概念。由梅兰芳京剧团做底班,各个京剧团都抽调人来参与剧目的排练——李卓群的第二部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采取的则是 “京剧合伙人”的方式,这意味着剧组被彻底推进市场,几乎回归了早年京剧班主挑班唱戏的状态。而即将推出的另一部将于今年底首演的小剧场京剧《人面桃花》采取的方式接近于“众筹”。“北京京剧院联合另外两个投资方同时运作,也会面临更多的考验和挑战。”李卓群坦言。
1999年,被称做小剧场戏曲滥觞的《马前泼水》一经问世便成为文化现象级作品,后来的《玉簪记》、《浮生六记》,乃至再后来的《碾玉观音》等新创小剧场京剧的成功率似乎远超大剧场。“现在可演的剧场还很有限,因为小剧场京剧和很多剧场的气质、风格是有距离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剧场愿意接纳我们,尤其是已经有一定‘江湖’地位的剧场。”李卓群说。
一般来说,大剧目往往花了很多钱,却无法经常性演出,因为大剧目的演出成本高,人员众多,舞台要求更高,多重因素影响势必拉动票价上涨。因此,很多剧目存在演一出扔一出的情况,浪费之大可想而知。相比而言,小剧场戏剧却有着大剧目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最大的希望不是获什么奖、给什么钱,而是能不断演出,这和戏曲院团搞大剧目,拿钱获奖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参加本次展演的京剧《程妻》导演、中国戏曲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张蕾说。
试验选材
国有院团尝试不同剧种
“小剧场在中国已走过了三十几年,中国实验戏剧已经呈现出回归传统的趋势。当年从创新走出来,多是学习别人的,现在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然要回到自己的传统里去挖掘更多的养分。”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说,“回来不是模仿重复,而是在进入全球化背景过后,怀抱已经敞开,视野已经打开,再回来看,视角和解构分析能力都有所不同。”
北京曲剧团近来便开始尝试走出一条回归传统,又有所突破的新路,其新近推出一部根据老舍著名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改编的同名话剧。作为老舍先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首次以话剧的形式登上舞台。故事以民国初年为时代背景,围绕主人公老张,塑造了赵四、贾六、王德、李静等人物,描绘出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画卷。主人公老张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一生兢兢业业爱财护财。该剧在语言的幽默讽刺中传达出对老张以及一众小人物的同情,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发人深省。
《老张的哲学》由青年导演李伯男执导,老舍之子舒乙指导剧本改编,北京市曲剧团老中青三代演员演绎,主创们在原作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将传统老北京曲艺元素与现代话剧元素相结合,更加凸显京味儿。《老张的哲学》自8月25日在北京国话先锋剧院首演以来,获得了观众及业内人士极高的赞誉,演出场场爆满。不少观众表示,在话剧中看到了许多现代社会的缩影,同时也引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该话剧具有典型的老舍式幽默,微笑中藏着苦涩,唤起人们同情的幽默。现场音乐采用贯穿整场的单弦,特别有老北京的感觉。”导演李伯男总结。
“让作品有现代感,但又有自家传统,这才是真正的实验戏剧。如果北京的小剧场里有戏曲人进来,戏曲、话剧互相促进、互相关照、互相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小剧场戏剧一定是独树一帜的。”杨乾武说。
试验市场 国有院团优势有待深挖
小剧场操作模式探索、变革的结果直接引发创作思路变化。“小剧场京剧无疑是从小剧场话剧脱胎而来,小剧场话剧形式上灵活,更人性,更多的是在说人话。于是当小剧场京剧借鉴过来之后,也承袭了这些特点,故事及矛盾处理更为集中,这与传统戏曲从本质上就不同。”李卓群说。
“尝试体制突破,曾是小剧场戏剧破局的前提,有了这一步尝试才有了成就戏剧品牌的孟京辉和一批已经相当有市场号召力的小剧场创作的先行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看来,相对于话剧,戏曲的沉淀更多,院团窠臼也更复杂,今天戏曲能够开始尝试体制“脱坡”,让人看到了希望,“这一珍贵的现象太值得总结了。”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戏剧评论家梧桐说:“今年小剧场戏剧展演给我一个感觉,至少我个人期盼那样的局面出现了。”梧桐已经连续多年参加小剧场戏剧展演。今年的展演共包括15台戏,6家国有院团,9家民营院团。“国有院团的数量明显比原来增加了,而且几部戏看下来,国有院团戏的质量已经明显超出预期。”梧桐说,“比如《老张的哲学》以及《我不是保镖》。”这两部作品的出品方分别为北京市曲剧团和北京歌剧舞剧院,两家国营团都是第一次出现在话剧舞台上。“此外,出品了《深水区》的北京市演出公司也是国企,这三个单位强势进入小剧场,整体品牌实力、资源底蕴、创作储备,让出品的舞台作品有了根本保障。”梧桐说。国有院团整体大规模介入小剧场,对小剧场的含金量和整个品质保障是绝对有好处的。小剧场不应该完全由民营来做。国有院团看上了小剧场这块香饽饽,这对于小剧场良性发展有重大意义。
“国有院团有很多优势,包括演员、创作者,还有排练需要的各种客观条件等,目前国有院团的优势还没有挖掘出来。”杨乾武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