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做客之江科学论坛
4月3日,由浙江省科技厅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之江科学论坛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作“创新驱动发展与基础研究”专题报告。
自国务院1986年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从1986年的8000万元经费增长到2014年的192.3亿元,成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
杨卫介绍说,我国的基础研究已实现“三大同步”即数量与质量攀升同步发展,当下我国的学术产出达美国的70%、占全世界总量的17%;国内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实现了与中科院同步发展,全国各类研究型大学组成了一支超过5万人的科研队伍;国内发展与国际融合同步发展,2009~2013年,中国的学术中心度已从0.6上升到0.757。铁基超导、中微子振荡、诱导干细胞、水稻基因研究等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上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基础研究仍有不小差距。虽然2006~2013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约20%,但与美国目前每年1800亿美元相比,两国的对应值在4倍以上。”杨卫表示。
杨卫说,目前以效率式、开发式、高新技术式、颠覆式逐阶而上组成的创新阶梯,我国现处于效率式已难以延续、开发式举步维艰、资源式发展受阻于环境承受能力、高新技术发展始终差人一步、自主创新之路尚未完全走通的困境当中。当下,我国多选择成熟产业和国外已认可的新兴产业作为突破点,缺乏一定的想象力、风险承受能力,得不到颠覆性技术的特别红利。
“在新常态下,基础研究更加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杨卫提出,“未来,我国的基础研究要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总量并行、贡献并行、源头并行的三大并行目标。”
根据相关规划,2020年,到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达10%,论文总量逼近美国,论文篇均被引数接近世界均值,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创新排名进入前20位;2030年,到每年涌现10项左右学科里程碑,在学科地貌图中有若干“隆起”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跻身创新性国家前列,创新排名进入前10位;2050年,到实现3~5项具有源头性的重大原创成果,形成一批学科高地的科学中心,产出一批从原始创新到应用的重大贯通成果,成为科技强国,创新排名进入前3位。
在认真听取杨卫的报告后,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始终把基础研究放在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它作为改造世界的战略举措和系统谋划科技发展的方法;坚持国家需求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在涉及国家和地方科学战略和科技方面超前布置、特殊布置;必须明确基础研究的规格,创造全新专业,形成一个鼓励自由探索的良好创造环境;努力创建一支热爱创新研究,富有创新能力,具有探索精神的年轻基础研究队伍;必须深化研究基础研究机制,推进科学基金资助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培育、鼓励、包容探索创新的方式,增强基础研究的基础活力。”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省自然科学基金办、科技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