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地杭州

14.09.2015  12:06

临江科创园

西子航空厂区外景

东方电气

东风裕隆

智慧谷鸟瞰效果图

   一、目前大江东(临江高新区)正在进行哪些自主创新方面的举措和尝试?
  改革是大江东最大的红利,市委45号文件为大江东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目前,临江国家高新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正以全面完善体制机制为契机,深化创新改革,积极开展“三项改革”措施,即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执法改革,通过干部队伍建设、简化审批流程、提升综合执法能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大江东发展建设的软环境,全面推进大江东创新改革示范区的建设。
  同时,杭州对临江高新区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正在积极拟定出台《关于支持杭州临江国家高新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也将根据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加快先行先试。

   二、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大江东(临江高新区)今后会在哪些方面先行先试?
  具体来讲,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自主创新。下一步,大江东将借鉴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五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一是体制机制的先行先试。我们将继续实施人事制度、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三大创新改革,全面推进大江东创新改革示范区的建设。
  二是税收政策的先行先试。借鉴中关村的宝贵经验,我们也将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政策进行创新改革,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三是人才机制的先行先试。我们也注重招才引智,加快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实施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为股权、期权等政策。
  四是科技金融的先行先试。我们现在正在调研学习科技金融,加快建立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机制,营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支撑体系。
  五是加强区域创新合作。杭州“一区十片,多园多点”布局,就是让我们在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鼓励我们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协作,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我们将与滨江高新区差异化发展,形成“两区”发展的叠加效应。我们还将与其他片区协同创新,与各部门、各高校名所的协同发展,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网络化的协同格局,促进创新要素广泛聚集。

   三、根据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示要求,大江东(临江高新区)将如何定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大江东将成为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省产业提升、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大江东将加快实施改革创新示范区、有效投资重点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三大战略,积极打造成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新高地,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领,城市功能建设的新蓝海,新区社会治理的新样本,力争至2030年实现“再造一个杭州新城,再造一个杭州工业”的目标。

   四、大江东(临江高新区)在创新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大江东该如何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早在年初,我们就开始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主要有三步走计划,六大创新行动。
  三步走计划,就是力争三年求突破、五年初建成,到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并逐步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国家级新区方向迈进。  
  六大创新行动:
  一是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坚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创新经济,加强民营经济与关键技术开发、新兴产业育成融合发展,推动各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即加快由传统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大力构建适应现代化、生态化科技新城要求的“1+2+X”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创新主体培育行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三是创新平台打造行动。围绕建设科技新城的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大力开展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集专业科技研发、共性知识流动、应用技术推广的区域创新链条,着力优化完善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四是开放创新推进行动。树立国际化、全球化视野,持续坚持大开放、大开发策略,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加强全球交流合作,促进创新发展。
  五是产城融合实施行动。按照“中心集聚、轴线清晰、组团发展、功能配套”的空间发展思路,推进核心区和桥头堡区块的开发建设,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和交通路网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园区功能定位由产业园区向杭州副城转变。
  六是创新机制探索行动。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人才集聚政策和科技金融机制创新为重点,统筹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产业创新多渠道资金支持。
  六是创新机制探索行动。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人才集聚政策和科技金融机制创新为重点,统筹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产业创新多渠道资金支持。

   五、要契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推进临江国家高新区强化创新驱动。下一步,大江东将如何打好产业集聚、招才引智的组合拳?
  我们将完善政策扶持机制。目前,我们已先后出台《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关于实施一号工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大江东提升发展17条)、《实施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临江国家高新区)“潮涌江东”人才工程加快区域化人才高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才政策20条),此外,我们正在加快拟定出台《大江东创新券实施办法》、《大江东一号工程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规划》、《大江东产学研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
  同时,我们将加快建立创新载体。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建立大江东“三谷”创新工程建设,加快大江东智慧谷、临江科创谷、2025(中国)智造谷三大创新载体的建设。另一方面,我们正在积极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集科技服务、科技金融、创新载体建设以及科技型企业培育等于一身,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制定运行产业基金、创投基金以及天使基金等三大基金,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另外,我们也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方面依托浙江省106所高校,我们已与省教育厅战略合作成立浙江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临江中心,另一方面,我们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紧密合作,正在积极筹建中科院STS分中心,进一步推进中科系列技术成果在大江东产业化,逐渐打造成中科院产业园。
  8月25日,国务院(国函﹝2015﹞136号)批复同意杭州(滨江)和临江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也是今年3月杭州获批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第二个“总理大礼包”。
  批复说得很清楚:国务院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先行先试。
  临江高新区与滨江高新区为杭州的2个国家高新区,是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块。滨江高新区主导“互联网+”信息化的虚拟经济,临江主导高端智能制造的实体经济,推动两区差异化发展,合理分配资源,如鸟之两翼,形成“两区”建设的叠加效应,有力地推动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建设。
  今年2月,位于大江东的临江高新区获国务院审批,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从此,大江东与临江国家高新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临江国家高新区辐射至大江东427平方公里,真正做到了产业与创新的融合。
  眼下,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成功获批,这意味着大江东(临江高新区)已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三料户”,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创新使命任重道远。
  “六年翻两番,五年见新城,全面创一流”,到2030年力争 “再造一个杭州新城,再造一个杭州工业”,大江东(临江高新区)正朝着建设“杭州的浦东”的目标奋力前行,致力打造浙江产业提升主战场、创新创业新天堂。
  
   A体制机制先行先试
  2014年8月,杭州对大江东体制机制进行重大调整。按照区域开发建设管理“一个平台、一个主体”的目标,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成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托管区域范围为萧山区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5个街道的行政管辖区域,以及大江东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其他区域。《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体制调整实施方案》中提到,在大江东区域率先实现基本社会保障、户籍管理、教育等公共服务与主城区一体化。大江东区域内城乡养老保险及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障纳入市级统筹,各项标准与主城区并轨。这标志着,有着近24万人口的大江东,将先于萧山、余杭实现与杭州主城区并轨。
  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体制调整实施方案》中还提到,大江东将单独设立国库,建立相对独立的一级财政预算体制,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进行财政资金分配。除了拥有独立国库的“财权”之外,杭州市政府先后两批下放4000多项行政审批管理权力事项给大江东,将“事权”下放,努力实现“办事不出大江东”的基本原则。
  而在行政审批制度方面,为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大江东特别启动2015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据悉,在2015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大江东将优化简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及经贸类行政审批,按照项目类型,分类整合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缩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审批周期。同时,强化工商登记制度、中介机构监管和行政便民服务体系,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并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至此,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第14个产业集聚区,也成为杭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产城融合”高地的新载体。全新的体制机制,创新的独立财权和事权,盘活了大江东区域内的各项资源优势,令大江东蓄势待发。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先行先试,大江东正在实施人事制度、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三大创新改革。比如,学习天津,成立审批局,形成事项最少、环节最简、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行政审批体系;学习义乌、东阳的综合执法审批改革,成立综合执法局,提高执法效能;尝试推进以岗位聘用管理、岗位工资制绩效考评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等。
  
   B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再造一个杭州工业,再造一座杭州新城”、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拓展区……在大江东体制调整的这一年时间里,这些目标带领大江东在多项经济指标中领跑全市。
  在全省“1+2+X”产业定位的指引下,以“智造”为主的实体经济的科学布局,在“智慧大江东,魅力生态城”发展目标指引下,大江东产业集聚区“7+X”产业园轮廓初现。“7”个主导产业园包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机器人装备产业园、健康产业园、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园和临空产业园。从国家关于“实体经济”的若干发展战略来看,大江东的“7”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家部署的十大产业规划不谋而合。“X”是指科技创新产业园、总部经济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职业培训产业园等“X”个战略培育产业园。  
  这些产业园又将带来怎样的蝶变效应呢?
  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为例,从2007年至今的8年时间,大江东已经吸引了一批著名汽车厂商落户,以长安福特、东风裕隆、广汽吉奥等为代表的大江东汽车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效应逐步显现。今年3月,在总投资70亿元的长安福特大江东基地,长安福特“大江东制造”第一辆车的SUV“锐界”乘用车下线。这是杭州迄今为止引进的最大单体工业项目和第一个世界级整车项目。两期项目完成后总产能将达到每年50万台,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与此同时,投资10亿元以上的长安汽博园项目今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计划两年内建成,全省首个汽车博览园开始“造梦”。据长安方面预计,汽博园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每年贡献7000万元以上税收,并吸纳大量就业人口。
  而在零部件方面,大江东首批引进14家汽车零部件项目,其中包括本海德世项目、加拿大麦格纳光能等在内的6家世界500强企业、7家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园区计划引进零部件企业超过50家,吸引有效投资100亿元以上,最终产值1000亿元以上。
  截至目前,大江东已引进了世界500强项目17个,中国500强项目13个,民营500强项目13个。总投资75亿元的东风裕隆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传化公路港全国总部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华东医药生物医药科技园,投资2.1亿美元的台湾统一食品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西子航空飞机零部件项目以及长安民生项目、智慧农业谷项目、中国休闲零食一流品牌百草味总部项目。
  “用500万元高科技投入,得到5000万元产值。这是我们大江东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眼下,大江东正努力从“大江东制造”向“大江东创造”转型,下一步将以升促建,围绕产业培育、产城融合和创新驱动三大战略,落实好新兴产业培育、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打造、开放创新推进和创新机制探索这五大行动。
  
   C加速金融科技创新
  抓紧深化“7+x”产业园,能为项目引进落户、集聚发展打造良好平台。而加快推进“三谷”创新工程建设,即大江东智慧谷、临江科创谷和2025(中国)智造谷,则是大江东全力打造创客集中营、创业大平台的重要抓手。“三谷”建设将为大江东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主平台,真正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
  在大江东(临江)国家高新区的产业核心区块,大江东江海湿地旁,一座大江东智慧“主引擎”——临江科创谷正在拔地而起。目前,临江科创谷一期已建成4幢标准厂房和1幢配套用房,并构建起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海归人才创业中心、小微企业孵化中心、高新技术创投中心、国家大学产业化基地等“四中心一基地”,并成功引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济临江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106所高校产学研联盟临江中心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据了解,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将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四大专业领域,开展前瞻性和实用性技术研究及项目开发。“西北工业大学浙江航空航天产业园的落户,也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江东的航空工业产业。”临江科创智谷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个智慧“中枢”——大江东智慧谷位于大江东城市核心区,江东大道和青六线交叉口西北角,临近大江东东湖,占地220亩,周边将规划建设大江东的中央公园、会展中心、文体中心等。这里以高新产业孵化器的角色定位,在大江东城市核心区矗立起一个集商业、办公、金融、研发、智慧应用、信息产业为主的智慧综合体,并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
  “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使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激发起来,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用科技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扶持和载体建设等政策扶持。”今后,大江东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同时,大江东正在积极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集科技服务、科技金融、创新载体建设以及科技型企业培育等于一身,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制定运行产业基金、创投基金以及天使基金等三大基金,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省市领导谈大江东:
  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首要战略,加快推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抓大项目、好项目、科技型项目,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支持政策,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不仅要重视技改装备等硬投入,也要重视人才引进、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等软投入,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各级政府要全力打造环境,集聚创新要素,构建创新生态链。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众创空间,把省级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园区,引导市场主体把有条件的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为创新平台,使平台成为智与资的结合点、创新活动的爆发点。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为推动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2015年7月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赴大江东调研时的讲话
  经过20多年发展,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大江南北城市发展最亮丽的风景线。临江国家高新区要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抓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强化市场导向机制和企业创新动力,加快推动临江国家高新区发展。
  ——2015年4月13日,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临江国家高新区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推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发展,要突出产业特色,全力以赴抓好若干重点产业;要加快人才集聚,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要优化金融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融资环境。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守住底线、保持定力,既看眼前、更看长远,扎实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2014年9月3日,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赴大江东调研时的讲话
  企业发展要有大目标,要做大规模,抓紧开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要继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组建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服务业机器人设计公司等,狠抓国家示范工程;要抓好软件开发,将工业制造同软件开发相结合,实现单机控制同云控制相结合,推出数字化检测装备,实现在线实时检测解决方案;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做到从技术创新到生产制造全流程合作。
  ——2015年7月3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光烈调研大江东机器人产业时的讲话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是杭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的主平台,寄托着杭州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要有上万亿的目标追求和雄心壮志,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新城。
  ——2015年1月28日,市长张鸿铭赴大江东调研时的讲话
  大江东是我市“两区”创建的重要平台,也是杭州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新蓝海。希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两区”叠加效应,深入实施“一号工程”,乘势而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六年翻两番,五年见新城,全面创一流”和“再造一个杭州工业,再造一个杭州新城”的目标。
  ——2015年5月,市政协主席叶明赴大江东开展专项调研时的讲话
  
   高新区大事记:
  1. 临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授牌
  今年4月13日,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以临江国家高新区正式授牌为契机,召开临江国家高新区建设推进大会,吹响了临江国家高新区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号角。
  临江国家高新区的升格,将有利于带动杭州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高科技发展,进一步推动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这将为大江东、全市乃至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注入新的活力和省级,为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重要载体。
  国务院要求,升级后的临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2. 坚持规划先行五张蓝图绘出美丽新景
  大江东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用五张规划蓝图绘出大江东美丽新景,实现科学建城。
  新城战略规划搭建了坐拥427平方公里的大江东,如何体现“杭州战略”“浙江战略”的战略框架。它以“智慧大江东,魅力生态城”为建设主题,将主体定位为“两地两中心”,即长三角智慧产业高地、生态休闲目的地、环杭州湾产业创新中心和杭州市城市副中心。
  一张蓝图绘到底。进入了战略规划新常态的大江东,又相继亮出了分区规划、产业集聚区(大江东新城)中心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河庄桥头堡地区城市设计等方案,目前正在进行方案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与此同时,定义了大江东阶段性特征的“十三五”规划现已完成总体思路研究,规划纲要编制已进入公开招标阶段,即将开始具体编制工作。
  
   3. “走千企解千难”争做服务企业贴心人
  5月15日召开的2015政银企座谈会活动,掀开了大江东“走千企解千难”服务活动的帷幕。该活动一直持续至7月15日结束。 活动以梳理一批问题、走访一批企业、解决一批难题、开展一批活动、出台一批政策、形成一批机制等“六个一批”活动为载体,细化时间节点,在地毯式走访企业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争做企业贴心人,切实解决企业的困难。特别是在深入开展“周三无会日委领导走访企业”活动中,委领导深入企业一线调研运营情况,为企业鼓干劲、出主意、解难题,真正做到了服务企业“”化于形。
  
   4. “四招四引”上门招商掀热潮
  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是大江东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大江东主动走出去,相继前往上海、北京和杭州进行招商、土地推介,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客商展示大江东的风采。
  大江东在体制调整的背景下,难中求进,秉承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和招财引资“四招四引”的招商理念,成果斐然。在6月25日举办的上海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管委会与多家驻沪商会、中介机构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时隔一个月后,大江东又远赴北京招商,为下一步打造建设杭州生态科技创新城项目、智慧轨道交通产业园以及中国智慧农业谷项目奠定扎实基础。8月25日在杭州举行的土地推介会上,大江东规划中心区内、总面积约1104.6亩的9宗优质地块惊艳亮相,吸引了万科、中海、绿地、九龙仓、融创、滨江、广宇等40余家全国性大型房企及杭州本土知名开发商到会商谈。
  
   5. “大江东十七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7月,围绕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酝酿已久的《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关于实施一号工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并试行。这也是大江东体制调整以来,首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意见》从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积极鼓励企业做优做强、推动发展智慧及信息经济、加快发展主导和特色产业和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5个方面提出了17条指导意见。
  
   6. “百大项目百日攻坚”十大项目百亿工程开工
  8月26日,杭州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暨大江东十大项目百亿工程开工仪式在麦格纳光能项目现场举行。
  此次集中开工的大江东十大项目是麦格纳光能汽车饰件、国药复星项目、长安汽博园、沃德汽车部件制造、大和江东新材料、大江东“三谷”创新工程,以及江东一路(滨江二路-钱江通道)、江东五路(青东二路-新世纪大道北伸)、新世纪大道北伸(江东一路-滨江二路)和“五水共治”河道整治等项目。其中,产业类项目5个,总投资40余亿元,涉及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和新材料领域;市政配套类项目5个,总投资60亿元。
  为保证今年下半年重点项目落实推进,自7月20日起,大江东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百大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着力推动50个重大产业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对60个政府类项目进一步落实责任。(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