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杭州机遇
本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与专家全方位解读
杭州众创空间位居全国前列
昨日,杭州正式拿到了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和萧山临江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也是今年3月国家批复杭州建设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后,落地杭州的第二个国家战略。
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味着经过国务院批准,杭州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自主创新示范区缘何落户杭州?对杭州未来自主创新发展有怎样的意义?记者采访相关部门与专家,全方位解读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期待
高新区(滨江):
终于来了,期待太久!
听到正式获批的消息,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用两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一句是“终于来了,因为期待太久。”第二句是“只要努力,该来的总会来。”
去年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正是在走访杭州高新区(滨江)后明确表示,支持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希望杭州打造创新高地。
作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阵地,詹敏认为高新区(滨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除了进一步增强和扩大了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影响之外,关键是有了进一步先行先试的主动权。
而先行先试“特权”面前,紧迫感也几乎同步到来。“高新区(滨江)是全市创新的领头羊,但我们也意识到政策红利期越来越短,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詹敏表示,杭州高新区(滨江)关键要牢牢把握“高”和“新”,实现整体腾笼换鸟,努力实现滨江整体凤凰涅槃,奋力推进“三次创业”,加快建成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为了抢占先发优势,早在今年6月,杭州高新区(滨江)率先在全省首个出台了中关村“6+4”政策的杭州版——《进一步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对未来的发展,詹敏认为,要创新和应用推广合理模式;节约集约利用好土地;对人才要有“迁就”的思想,把人才搞得多多的;打造更好的环境,让环境留人才、引项目。“创新是有风险的。”他特别强调,政府最大使命就是坚持做孵化器不动摇,既要支持创新,更要宽容失败,要为失败承担必要的成本。
临江高新区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
将率先成立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
杭州获批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昌虽然早有耳闻,但昨日得知这一消息时,他依然很高兴。“今年2月,临江获批国家高新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两次大的飞跃,真的很不容易。”
去年底,许昌刚刚到此履新,分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申报、创建工作,他曾多次赴京汇报工作、争取政策,“对杭州最大的利好就是,在某些方面可以先行先试。”
许昌说,一方面要坚持先行先试,继续实施人事制度、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三大创新改革。向天津学习,成立审批局,打造事项最少、环节最简、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行政审批体系;学义乌、东阳的综合执法审批改革,将环保、市场、安监等部门整合,成立综合执法局,提高执法效能。
另一方面,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
此外,还会积极打造创新平台,抓紧深化“7+x”产业园,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机器人装备产业园、智慧轨道交通产业园、健康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和临空产业园等七大主导产业园,并加快推进大江东智慧谷、临江科创谷和2025(中国)智造谷等“三谷”建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力 吴静 郑莉娜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