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高品质的文化空间

02.02.2016  11:42


1986年2月2日,《中国文化报》一版刊发了北京图书馆新馆在建的消息。

1月31日中午,很多读者仍在国图读书。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宋合意 摄

  1986年,首都北京,一座标志性文化设施正在崛起:地上地下22层,14万平方米。当时,如此规模和资金投入的建筑,即使在首都也让人叹为观止——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面积是17万多平方米。

  《知识的宫殿在这里兴起——记建设中的北京图书馆新馆》——1986年2月2日,《中国文化报》一版刊发了这样一篇报道。“在北京西郊的紫竹院公园北侧,一座占地7.4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公尺的现代化图书馆,正在紧张施工。高达22层的主体书库大楼已拔地而起……这就是列为‘六五’期间全国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北京图书馆新馆工地”。

  这篇报道的作者之一白国庆,时任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科教处副处长,现在是文化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回忆起当年北图新馆建设,他仍不免激动:“这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大建筑!”报道中说,1975年中央决定筹建北京图书馆新馆。白国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75年,病中的周恩来总理仍然关心建设北图新馆,并将此事委托给万里同志。

  另一个数字,也足以佐证新馆的重量。报道中说,新馆总投资2.3亿元——记者查阅的有关资料显示,1986年国家决算总支出为2330.81亿元——北图新馆项目投资,相当于当时年度国家决算支出的约1/1000!

  北图新馆工程是1983年11月开工的。而整个“六五”期间,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令人瞩目。在这篇报道的下一期报纸,即1986年2月9日《中国文化报》一版上,头条是《“六五”期间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作者“振西”为时任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鲍振西。文中说:“1980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的《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到1984年底,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就已经发展到2217个,比‘六五’计划开始前的1980年增加了28%,藏书也达到近二亿五千万册。

  2月2日的报道中说,“北京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藏书已经超过1200万册,但馆舍却不足5万平方米,而“新馆的主体书库共6万平方米,到本世纪末可容纳藏书2千万册”。不难看出,1986年北图藏书量约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的4.8%。

  30年过去,北京图书馆——1999年正式改名为国家图书馆,现在情况怎么样?1987年国庆新馆正式开馆后,开始“从传统的封闭型的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开放型图书馆”转化。1989年,大型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启动;1999年2月,在中国国内图书馆界率先采用先进的千兆位以太网络技术……而到2000年,国图的藏书已达到2249万多册。

  藏书在增加,互联网技术在快速发展,新的服务内容、方式也在不断丰富。与此相适应,国图的建筑空间也在增加。刘惠平1985年进入北图,现在是国图副馆长、党委副书记。她说,1987年搬入新馆是一个大台阶。2008年,国图二期工程后建筑面积新增8万平方米,2011年通过维修扩建又增加了3万平方米。目前,加上文津街老馆3万平方米,国图面积已达28万平方米。

  新馆建成后,北京图书馆馆舍面积一跃而成为亚洲第一,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世界第二。现在,国家图书馆面积还是亚洲第一,但在36万平方米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和35万平方米的法国国家图书馆之后,排在世界第三位。据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建设步伐也很快,国图的面积前些年一度排在世界第六。不过,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告诉记者,该馆异地建设的战略储备库已经立项,建成之后,面积有望重回世界第二,甚至能成为第一。

  在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建筑体量是否依然重要?1986年任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公共图书馆处负责人、刚刚卸任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的刘小琴对记者说,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空间还是很重要的,面积大,读者空间就大。

  国图办公室主任苏品红1982年进馆工作,她记得老馆阅览座位只有几百个,相当紧张。新馆开馆后达到3000多个,现在是5300多个。1987年新馆开馆当年,全年到馆读者42万多人次,1988年到馆153万多人次、图书流通337万多册次,而2015年到馆388万多人次、图书流通2308万多册次。到馆参观各种展览、参加讲座等各种活动的,还未计算在内。

  目前,作为首都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空间,国图常年举办各种富有知识性、高文化品质的展览和活动。

  2015年,国家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达3518万余册(件)。而2014年,这一数字是3377万余册,同期全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是79092万册。国图馆藏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约4.2%。

  在国图办公室提供给记者的相关业务统计表上,1988年起有了全年网站点击数,当年为1042万人次,2015年则增加到145072万人次。与建筑体量、藏书总量、阅览座位、到馆人次、图书流通数量等各项数据相比,网络点击量从无到有,增幅最大。与此相对应,到2015年底,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160.98TB。现在,国图纸质藏书在不断累积,数字化进程更在加速。韩永进说,国图现在持卡读者有550多万人,但网络点击量已连续几年超过10亿。

  这是国家图书馆30年发展的一个侧面。而国图这30年的发展变化,也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并不断现代化的缩影。

  与30年前相比,国家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事业中的龙头作用在加大,行业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也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与美、法、俄等国的国家图书馆的不同之处。国图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在发挥国家总书库职能并为立法决策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一直具有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属性。今年春节,国图将照常开放,这是国图365天全天候开放的第19个年头。韩永进介绍,春节期间,每天通常都有数千读者到馆,馆领导坚持大年初一迎候读者并为先到者送上纪念品。

  同时,国图有关人士介绍,国图还利用资源与人才优势制作了春节“礼包”,发送给各级图书馆,据称目前已有700多家公共图书馆等机构会接收今年这一文化年礼,并与广大读者分享。

  当年新馆建设是国图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国图一直与时俱进。与当年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国图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宫殿”,也是信息与思想智慧的渊薮,还是公众学习知识、共享思想与文化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在坚守文化门槛的同时,国图的服务也越来越便捷、周到。

  1月31日,星期日,记者一早来到国图。开馆时间一到,读者陆续进入阅览室。静静的各阅览室中,读者进出的脚步轻轻的,馆员与读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声音轻轻的,电脑键盘的敲击声也轻轻的……除此而外,就是偶尔的翻动书页的声音。那声音,真的像极了春蚕之于绿叶。

  当年的借书证已转化为读者卡。现在,公众凭身份证可以找馆方人工办理,也可以在自助办卡机上办理。记者走到一台自助办卡机前,简单看了看说明便开始操作。不到一分钟,一张读者卡出现在面前。用这张卡,在国图还可以享用无线网络。

  这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