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传给子孙后代的“全民福祉”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美景(资料图片)
熊猫在林中嬉戏
野生动物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里奔跑
国家公园作为最为珍贵稀有的自然遗产,是我们从祖先处继承,还要完整真实地传递给子孙万世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一项全民共享的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宝贵福利。
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巍巍昆仑脚下,青藏高原腹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孕育而生。三江源这块中国大陆生态最为敏感的“皮肤”,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天堂。2016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获批。随后成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整合了所涉4县国土、环保、农牧等部门编制、职能及执法力量,建立了覆盖省、州、县、乡的4级垂直统筹式生态保护机构。
经过试点探索,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日前正式亮相。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说。
实行最严格保护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万个国家公园,但各国对国家公园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中国的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坚持国家代表性,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坚持国家所有,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展现中华文明;坚持全民公益性,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
“国家公园是众多自然保护地类型中的精华,是国家最珍贵的自然瑰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首席代表朱春全说,建立国家公园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推动环境教育和游憩,提供包括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全民福祉”。
方案提出,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坚持三个理念: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清华大学教授杨锐说,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价值及其原真性和完整性最高的地区,是最具战略地位的国家生态安全高地,例如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神农架和武夷山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加大保护生态力度
国家公园是在各类保护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保护级别最高,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可以说,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长期推进,尤其是2015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实施以来,生态保护成效很明显。
比如东北虎豹正在从濒危的边缘线上逐步被拉回。1999年我国境内仅存东北虎12—16只,东北豹7—12只,到2014年年底东北虎恢复至27只以上、东北豹恢复至42只以上。近几年虎踪频现,还罕见地拍到了3只幼虎研究红外相机的珍贵影像。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建立后,有效地拓展了逐步回归的虎豹扩散、繁衍的空间。目前我国东北虎豹已经开始由小种群向安全种群增长。
国家公园是美丽中国的“华彩乐章”,是国家形象高贵、生动的代言者,也是激发国民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源泉。
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一样,中国国家公园所保护的也是自然或近自然区域。不同的是,我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战略定位更高。
方案明确,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杨锐认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保障中国国土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世界上其他国家公园,有的以审美体验为主要目标,有的以美景保护为初始目标,相比之下,中国国家公园立足大尺度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保护,战略定位高,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也重要得多。(记者 陆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