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如何成“活宝”

29.07.2018  14:32

  7月27日晚,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以下简称《国宝2》)收官。

  《国宝2》共有从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亮相,既有曾侯乙编钟、商鞅方升、跪射俑、素纱单衣这样家喻户晓的“网红担当”,也有五星出东方锦护臂、鹰顶金冠饰等小而美的“颜值担当”,还有长信宫灯、狸猫纹漆食盘这样的“实用担当”,包括二十八宿圆盘圭表、算筹在内的“科技担当”等等。

  5分钟一集,一季25集,跨越8000年历史长河。钱江晚报记者专访了节目导演组,听导演们揭秘国宝“开口说话”之谜。

  “神文案”是如何诞生的

  每一件文物,《国宝2》总是能找到一个独特而细小的切入点——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出现在哪里?漆盘上的“喵星人”怎样与一个女人的命运产生交织?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的背后有着怎样浪漫的爱情故事?

  “每集只有5分钟,更多地是能够链接到历史的情景中,激发年轻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总导演徐欢说,这是团队创作的宗旨。

  于是,家喻户晓的击鼓说唱陶俑,以第一人称开口:“我最爱的小圆帽褪掉了彩色,裤子垮在腰间,两千年断食断水,腹部的赘肉竟没有半点儿松懈……

  本季最后一件亮相的“铜奔马”给自己点赞也毫不客气:“马,是地表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即使没有羽翅,它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

  周五晚,就有网友整理了本季的“金句”摘抄,供粉丝收藏分享。是谁创作了这些令人赞不绝口的文案?

  《国宝2》的撰稿,一般由分集导演,以及来自各行业最熟悉这件文物的专家共同创作完成。

  以分集导演汪喆团队的创作为例,她负责前两季中5件国宝的创作,分别是第一季中的人头壶,以及第二季的跪射俑、秦始皇陵铜车马、五星出东方锦护臂以及铜奔马。汪喆的撰稿搭档是曾辉与来自扬州大学美术系的王磊老师。

  “观点要能说服我,有意义有趣又有当代性,并且能反映文化价值。”这是这个团队创作的整体方向,比如跪射俑这一集,秦始皇陵的故事,已经从各个角度说了千遍万遍,如何说出新意,汪喆思考了很久。

  “我们决定从时间的角度切入。”汪喆说,在这个基础上,文案应运而生:“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高科技还原被模糊的细节

  《国宝》系列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丰富多彩的影像表现——

  这边,器物上的文字突然发亮,接着干脆从器身上漂浮起来;那边,象形文字一眨眼就成了各种动物和人类使用的道具,好不热闹;一转头,纹漆食盘上的小猫咪也“”了过来,“喵喵喵”地叫着引起你的注意……

  第二季全片共有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而且,在制作上加大了新技术应用。

  分集导演冯雷,主要负责两季中玉石方面的分集创作。本季的四神纹玉铺首、熹平石经、老子见孔子画像石、霍去病墓石刻等都是他的作品——这些文物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效果,都是360度全方位可视,无论器物大小,每个细节都栩栩如生。

  “实际我们看到的文物,经过几千年时间的洗礼,上面很多细节都模糊了,甚至用肉眼都看不清了。”因而,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镜头,往往要花上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像霍去病墓石刻,大家看到的已经是第三个版本的效果,前两个版本做好都被全案否决了。

  不好拍的文物,要在特效上花力气。而相对好拍的文物,有了特效便有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汪喆在秦始皇陵拍摄跪射俑和铜车马时,从晚上清场后一直拍到凌晨3点。当然,实际拍摄时,它们都在玻璃罩里保护得好好的,“我们用了很多大黑布去遮住反光点,特效老师把灯光擦掉了,调色的小姐姐把剩余的部分再处理好。

  汪喆对特效的要求是不炫技,只在关键点上进行升华的烘托:“像大家看到的人头壶那一集,人头壶在一片星空底下,天空能够看到清晰的层次和星云,很有呼吸感。我们能透过画面,感受到人类初诞生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