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专家座谈会举办
“在第29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我们该重新认识土地了。” 6月24日,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专家座谈会。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让土地更加生态,更富价值,从多个角度交流思想,碰撞智慧。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也是生态之根、文明之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把土地当作稀缺的资源,更要把土地看作有机生命体和生态系统。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要跳出工业文明的局限,不仅把土地当作有限生产资料去节约利用,也要将土地作为自然生态基础和文明基础去呵护。土地是容易被过度开发和侵蚀的生态资源,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土地赋能,实现人与土地和谐共生,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董柞继从他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讲起,他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涉及战略构想、空间布局、土地区划、交通组织、生态修复等,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蓝图、国家空间发展行动指南、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手段、各类开发保护活动基本依据四个维度来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严金明认为,要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立法,通过立法路径、法制框架结构将国土空间规划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永续利用、优化开发保护格局等理念确定下来。
“要从整体性、战略性和时空性三个角度认识和把握国土空间规划。”浙江大学教授吴次芳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有其自身的整体关系链,应将战略区位和战略利益分析放在更突出地位,从传统的空间规划走向时空间规划。
在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研究员邓红蒂看来,要把握好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传导性和实施性,通过自上而下准确、通畅、有效传导,来落实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更好地贯彻国家意志。
“国土空间规划不能为快而快,要做出真东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郝晋珉表示,空间规划处理的是空间问题,要把握好空间大小、种类、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南京大学教授黄贤金认为,国土空间规划在管制体系方面,要处理好自然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在治理体系方面,要处理好国家空间与地方空间,保护空间与发展空间,能源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关系;在保护体系方面,处理好自然、人力、社会资本的关系。
“要让每一寸土地都根据它的适宜性和承载力,得到更好的利用。”清华大学教授顾朝林认为,“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的基础,要合理布局生态空间,考虑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服务功能、绿色基础设施等因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教授石楠从重新认识土地和空间的价值出发,他认为,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应逐步让位于环境红利、品质红利,以人民满意度作为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的首要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以人民权利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机制;以空间为抓手,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在制度层面引领新时代城乡转型发展。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研究员张晓玲认为要做好四个统筹。统筹好省级和市县,从上到下,每一级都层层传导落实到位;我国地域辽阔,要统筹好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要统筹学术行为和决策行为;要统筹好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南京大学教授陈易认为,国土空间规划要以人民为中心,由客户导向型向用户导向型转型;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的体系,决定了纵向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横向要优化要素配置;国土空间规划要遵循编制、监督、实施同时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