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企业家眼中的浙商回归:浙江最前卫也最到位
浙江在线平湖2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通讯员/莫云 胡菁菁 编辑/胡芸) “我们也去其他省市了解过,没有一个地方对本省的企业和在外的浙商(企业家)如此关心,我们浙江做得最前卫,工作做得也最到位。”回归多年,企业家陈坚对浙商回归深有感触。他相信,回浙江创业这条路选对了。
昨天,全省浙商回归工作推进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通报,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省浙商回归工作实现“全年红”,全年到位资金首次登上3000亿元新台阶,达到3066亿元。今后五年,全省浙商回归的目标为到位资金2万亿元。
这些数字坚定了无数像陈坚一样已经或正在回归的浙商们的信心。
商品城纳税已超5500万
60%进口商品售价低于20元
猴年上班第一天,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董事长陈坚接待了来自韩国KTR研究院的客人,他们又带来一批日用品,希望能够成为商品城的新货。
“这里目前有3000多种直采商品,包括日用品、食品、服装鞋帽等。”陈坚的办公室更像是“万国博览会”的现场,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他告诉记者,这里大多数进口商品都是他带队从国外采购,通过这里完整的产业链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上。到今年年底,商品城内的进口商品总量将达到20000种以上。
一瓶依云水的零售价3元多,一包意大利进口餐巾纸大约0.5元,一款网上卖27元的巧克力这里批发价5元……据了解,商品城内60%左右的进口商品售价都在20元以下。陈坚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允许商家通过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他更愿意把质优价廉的进口商品带给国内消费者。
从2013年开工建设至今,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的发展速度一直没有停下来,也一直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营业以来已纳税超过5500万元。按照陈坚的构想,今年进口商品批发贸易额要达到10亿元,未来要把这里的德国风情小镇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跨境电商体验区和4A级旅游风景区,带动周边物流、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同时发展。
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回归浙商谈浙商回归
被家乡的真诚务实打动
提到企业落户平湖的原因,陈坚说,有一次到平湖考察行将结束,第二天早上7点半准备动身赶到上海坐飞机到德国,平湖市新埭镇党委书记竟然在5点半就动身前来跟他谈项目,态度真诚。
陈坚说,他看中了平湖“上海的区位、浙江的地价”,更看中了当地政府欢迎浙商回归的真诚、务实,看中了这里的政策软环境。“我们也去其他省市了解过,没有一个地方对本省的企业和在外的浙商(企业家)如此关心,浙江做得是最前卫,工作也做得是最到位的。”回归多年,陈坚深有感触。
陈坚告诉记者,到平湖创业后,从省里到嘉兴,从平湖到当地新埭镇,在各方面都对企业发展给予了关心与支持。
据了解,平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多措并举,努力做好浙商回归工作。例如,累计为浙商回归重(特)大项目优先供地2059亩,占全市新增工业用地的62.22%;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浙商回归”,累计兑现财政扶持资金5400多万元。
在平湖看到美好前景的不仅是陈坚。四年来,平湖累计引进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33.09亿元,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21个,“大好高”项目引进数量和到位资金数额占比均达成85%以上,引进世界500强项目3个,省级浙商回归重大产业项目6个。
“养一只会下蛋的鸡”
建议政府为企业进一步减负
2月18日,浙江召开全省浙商回归工作推进大会,提出今年浙商回归的主要目标定为到位资金3400亿元,“十三五”期间,全省浙商回归的目标是到位资金2万亿元。
作为回归浙商的先行者之一,陈坚对浙商回归工作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企业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政府政策影响最大。“像养一只鸡一样,要先让它活下来,养好了才能下蛋。”他建议政府接下来为企业做更多减负工作,给企业“松松绑”,多给一些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陈坚还希望政府能在人才输送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他告诉记者,商品城目前有200多名工作人员,以后要增加到300多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销售、采购等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我们昨天开会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现在急需人才。”陈坚说,政府有更多的资源、信息与渠道,希望政府能帮助企业对接大专院校等人才输送的地方,引进更多国内外专业人才。
陈坚提到的问题,省里也已经注意到。据了解,今年浙江将重点抓好强化主体责任、扩大回归成果等五方面工作。其中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中提到,要以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完善土地、金融、人才等各类要素优化配置的保障机制;加大浙商回归服务力度,深入研究并建立“店小二”式浙商回归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