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平遥竹马”新春“闹”古城

21.01.2017  12:02

  55岁的赵清梅吹着哨子,在红绿黄三色的“娃娃竹马队”中穿梭。队伍前方的引导叫“马头”,他手持拂尘,指挥着三色队伍变换各式队形。在锣鼓点儿的伴奏下,小年里的平遥古城,满是年味。

  “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20日(农历小年)在山西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启动。在未来的一个月内,戏曲、社火、彩灯、民俗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春节活动,吸引着海内外四方游客。

  历史文献对“竹马”的最早记载是《后汉书》的《郭伋传》,“(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唐代以后,“竹马”演变和发展成“竹马戏”、“竹马舞”、“竹马灯”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各民族中广泛流行。

  “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20日(农历小年)在山西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启动,演员演绎平遥竹马。 胡健 摄 “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20日(农历小年)在山西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启动,演员演绎平遥竹马。 胡健 摄

  竹马是用竹皮或竹篾扎成,外面以绫纱裱糊,再经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截,固定在孩童的前胸、后腰。表演者身着红黄绿三色鲜艳服饰,头上佩戴特制的头饰,手持一条马鞭,犹如骑马状。

  平遥竹马在明朝中叶逐渐兴起,流传至今,平遥县也是中国内地为数不多的传承此民俗的县城,其中尤以古陶镇南城村的表演闻名。

  20多年前,南城村村民赵清梅开始接触竹马,并逐步拉起一支娃娃队。“6岁招入,到了13岁自动离队。”赵清梅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传统,400多年来,村子里的竹马队从未断过。

  赵清梅介绍,竹马队一般由14名儿童组成,12匹竹马表现十二生肖,前面一个引导叫“马头”,用戏剧表演中的拂尘指挥;后面一个叫“马尾”,其余表演者手持马鞭,伴随着铃铛声声,犹如万马奔腾。

  “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20日(农历小年)在山西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启动,演员演绎平遥竹马。 胡健 摄 “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20日(农历小年)在山西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启动,演员演绎平遥竹马。 胡健 摄

  每逢春节,是赵清梅最忙的时候。作为平遥县唯一一支表演竹马的团队,他们需要在这座国际化的县城里表演数场竹马演出。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项传统也面临着失传危机。

  “现在队伍里只有50个人,往年的队伍都是百十来人。很多孩子因为对竹马的不了解,都不太愿意花费时间在这门老艺术上。”赵清梅坦言,平遥竹马到现在已经传了五代,未来还要不遗余力地推广竹马,不能让老传统毁在这一代。

  17岁的闫建丞现在是竹马队的教练,从6岁开始学习竹马至13岁不再表演后,便一直利用节假日教授新入队的小演员。闫建丞说,不能让现代的年轻人看不到几百年前的传统,传承对我们这一代来说,是使命也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