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文化扶贫精准发力
广元是四川省最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7个县区全为贫困县区,全市有739个贫困村。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广元就如何在大面积贫困区域进行精准文化扶贫的问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年初广元市结合《四川省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又拟定了《广元市文化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为进一步文化精准扶贫部署了详细的“施工图”。
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地震重灾区,广元首先在“精准”上下足了功夫。在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同步的基础上,广元2016年率先抓好148个贫困村的文化扶贫工作,围绕近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六项工程,力争在2016年底14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将文化扶贫精准到具有脱贫条件的148个村落,具有较好的试点示范作用。”广元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仲斌认为,正如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集中火力一样,文化扶贫也需避免“撒胡椒面”的做法,而要精准发力。
基于上述考量,广元的文化扶贫工作不断细化。以文化惠民活动为例,除了全年在每个中心乡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不少于5场外,送文化下乡演出首次延伸到中心行政村,148个拟摘帽贫困村将每年享受送文化下乡演出不少于1场,惠民演出队伍将利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简易戏台等场地,满足村级群众长久以来的文化需求。
精准识别了扶贫目标,广元随即以文化牵头,在148个贫困村落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规划“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文化+生态”等产业融合,以村落为单位开展精准规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广元市利州区泥窝新社区是由原泥窝、司马、幸福3个村合并建设而成的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广元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典型示范,该社区大力发展以近郊农业观光为支柱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了1200亩农耕文化体验园、微田园文化庭院、桃竹文化主题园等,带动发展13家乡村小酒店、农家乐和竹编、贡米、蔬菜等系列产业,打造了独具泥窝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吸引许多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就业。据透露,该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8025元提升到现在的9800元,土地亩产值由过去的1580元提高到2240元,实现了“文旅融合、惠民增收”。
苍溪县石门乡文家角村则依托村文化服务中心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建起了一个集农家书屋、农村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于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户在家通过电视远程就可查阅书籍、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该平台,文家角村成功回引返乡创业人士投资发展种养殖业,并开展“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产品销售难问题,让贫困户体会到文化扶贫带来的实惠。
苍溪县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基层文化扶贫应该是一个精准到以村为单位的整体目标,在改变当地群众落后思想观念的同时传播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科技知识,最后彻底改变地区文化环境,加快地区经济建设。
“木门山歌队人数9人,表演方式川北民歌,负责人何显香,联系电话……”在旺苍县木门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室墙上,像何显香这样的业余文艺团体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一目了然。“老百姓只要看中哪支队伍,拨打电话就能直接加入他们。”据旺苍县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文化精准扶贫到基层,人才很关键,在人才队伍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记者调查走访广元基层地区发现,人才的精准安放,也确实为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文化部 《2016年“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15名农村文化志愿者之一,雷秀英通过志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来到了广元市利州区泥窝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其余14人也定向安排到了全区另外14个重点村和精准扶贫村里。据雷秀英介绍,他们除了要严格实行一周一报、一月一谈等制度,还要开展村级文化建设、文化活动组织、文化阵地管理、文化人才培训等七项工作,每周上报工作情况,每月由区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组织座谈,听取汇报、研究问题、交流经验。
与此同时,利州区还在全区成立了利州区文化中心艺术团、利州区兵妈妈艺术团、利州区舞之韵艺术团、广元星星河舞蹈培训学校等10家文化志愿服务单位,组建了“送文艺下乡”“文化义工”“利州文化名人”等5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人数达到415人,根据不同需求分别服务于不同村落,形成了上下联动、覆盖城乡、结构优化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今年,我们还将配齐建强各县区乡镇宣传文化队伍,完善精准文化扶贫的人才队伍。”据仲斌透露,针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体制问题,广元计划在每个乡镇至少配备1名由县区公共财政补贴的专职文化辅导员,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由县区公共财政补贴的兼职文化辅导员,并对各县区乡镇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进行督导检查,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