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部署依法治国: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21.10.2014  17:02

  《新闻1+1》2014年10月20日完成台本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节目导视)

  解说:

  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大学生:

  觉得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应该拥有的这么一种理念。

  解说:

  经济改革,社会发展,司法改革,反腐推进,这是时代的必须!

  胡健淼:

  十八大以来,从国家领域、政府领域、社会领域、党的领域,要全面实行法治。

  解说:

  十八届四中全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新闻1+1》今日关注: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评论员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现在非常流行大数据,围绕大数据我们涉及到今天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我们就看看百度搜索上,这个搜索的指数在这一个月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样?我们回到一个月前,是9月20日的时候,这个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搜索指数是1380,然后就开始慢慢的爬升,到了10月19日的时候,已经快速增长到了15710,等于说增长了10倍还要多。由此可见,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这种热度指数,显然已经在昨天达到了相当大的高峰。我相信从今天开始的这四天时间里,这个搜索指数还会急剧的增长,因为它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尤其是因为它涉及到了“依法治国”这样的一个关键点。

  解说:

  “历史的指针走向又一个重要时刻——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昨天,新华网头条以此开篇,为今天召开的四中全会预热。

  舆论注意到,这次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的开幕,自然备受期待。

  此次会议,会期四天,主要涉及到的议程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进行部分人事调整,发表公报等等。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议程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事实上,2012年,中共十八大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要实现的法治目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胡健淼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

  十八大以来,我认为我们中国的法治建设是走向全面法治,各个领域从国家领域、政府领域、社会领域、党的领域,要全面实行法治。

  解说:

  面对今天召开的四中全会,舆论也注意到,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法治中国”目标,时间表上,还有六年。

  大学生:

  “依法治国”首先是一种理念,它不是说今年提一提,我们干一干,明年就完了。我觉得不但是执政者,包括老百姓,就是所有的中国人,以后如果提到“依法治国”这个事,觉得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应该拥有的这么一种理念,这么一种精神。我觉得这样才是最根本的。

  大学生:

  “依法治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阻断了从经济垄断到权力垄断的通道。因为只有你用一个法律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告诉人们你能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才能够把这头猛虎控制牢笼里面。

  大学生:

  还是结合习大大,去年在三中全会的讲话,说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我们要用法律来限制行政权力。可能未来发展还是这一块,就是继续让我们的政府,能够依法行政。

  解说:

  这次会议,不仅要围绕依法治国的体系建设进行探讨,还要努力破解许多长期影响法治建设进程的具体问题。而对于群众呼声较高的“司法公正”问题,也会正视。

  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司法改革的大方向应该就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在具体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试图上也是解决以往的司法机关存在的一些问题。

  白岩松:

  其实这届十八届四中全会如果像刚才短片中有大学生说,是为了很好的约束行政的权利,表面上看也非常非常的正确,但是其实把“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反而也有可能因此说小了。“依法治国”既是一个手段,更重要的,它是一个更大的目标,是在一个很大的历史跨度之中去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

  我相信在十几年后,再回头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清晰的明白,今天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涉及的“依法治国”对于未来的中国将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也可能因为这个因此,我们看今天的报纸,基本上把头版头条全部让给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看《京华时报》、《人民日报》全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新京报》“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东方早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然后《成都商报》、《广州日报》“依法治国”和开幕召开全是最重要的一个关健词。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其实每一届的党代会,当然因为它一般要开七次全会,四中全会当然是其中应有之一。可是在过往,大部分是党建和与经济有关的。我们来看十一届是农业;十二届是第七个五年计划;然后到十四届的时候是党建;第五届是国企改革;十六届其是也是党建了;十七届也是党建;到十八届的时候“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写进来,成为一个全会的主题,这是第一次。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要介绍一下,今天开的这个会,是一共十八大产生了205位中央委员,还有171位的候补委员。当然大家也知道,因为反腐落马了两位中央委员,还有五位候补,人数也会发生变化。全会召开的时候要把政治局的工作和相关的报告要提请全会来审议监督等等,中央委员有表决权,候补委员没有,因此是这样的一个会议。这次会议一共是四天,其中两个半天是开全会,剩下都是分组讨论,可见对“依法治国”这样一个主题也是非常非常在意。围绕这一点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一位嘉宾,是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胡建淼,他谈“依法治国”这样话题非常有权威性,几年前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他专门讲授过与“依法治国”有关的课题。胡教授,您好。

  

 

  胡建淼:

  你好。

  白岩松:

  您怎么看待刚才我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回头去看,从十一届、十二届、十五届、十六届,其中四中全会基本上就是,要么就是党建,要么与经济有关的问题,党建为主,您怎么看待“依法治国”这个主题第一次成为全会的主题?

  胡建淼:

  我们确实注意到,以前历届的党的全会,往往是以农业、工业、科技、党建等有关的问题作为主题。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来研究,并且将以全会决议的形式做出有关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确实是第一次。具体的说,它自从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来这是第一次。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法制以来是第一次。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是第一次。从1921年,我们建党以来也是第一次。所以这次全会能够以这个主题来做专门的研究,我们有一种期待,我认为这次全会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论与实践,都会有一个全面的推进。

  我们从历史上来看,我们建国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经过了两大飞跃。第一是我们总确立法制,社会主义法制,这个制是制度的制,到法治,治理的治,这是第一个飞跃。

  第二个飞跃我们从法制走向全面法治,这是第二个飞跃。前面一个飞跃我们建国开始,开始走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尤其是四五《宪法》的制订,这是一个标志。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局面。

  然后接着从1957年开始,你看大跃进、反右,文化大革命,所以法进入到低谷,进入到法的虚无主义的年代。

  然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实是恢复社会主义的法制,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原则,这个原则就叫做十六字方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标志着我们恢复了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进入到这个阶段。这个法制到2001年年底,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形成以后,就标志着我们这个阶段法制的建设的任务基本实现。

  然后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以后,这又是一个标志,这就意味着我们中国的法律理论和法制建设从法制向法治转面。

  白岩松:

也就是第一个是制度的制,第二个是治理的治。其实背后我们也能够看出来,整个“依法治国”的历程并不是平地起高楼,这是一场漫长的这种,像接力赛一样。也许最初的时候你会看到1954年《宪法》的出台,但是后来荒诞岁月里头把法律推到边缘。更加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