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徐日辉做客大讲堂解读 丝路往事

30.11.2014  08:50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日辉。 通讯员 尹炳炎 摄

    今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项目,全长5000公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一部分。它从西安出发,到中亚的七河地区为止,项目共涉及33个遗产点。其中,我国有22个遗产点。今年11月,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这条连接中西方的古老道路上。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日辉曾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从中国考察到罗马,前不久,浙江人文大讲堂邀请到徐教授为大家解读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丝绸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

    周穆王是首位到达西域的帝王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出版了《中国——我的旅行成果》,常简称为《丝路》,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其实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就有一条古代从西域联接中原的贸易线,叫做玉石之路;早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就有一位抵达过西域的君王,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周穆王。

    玉石之路,大体上从西域,到达殷墟,是一条古代西域玉石贸易的重要交通线,所以叫做玉石之路。

    玉石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在陕西的姜寨遗址中就有用和田玉磨制的玉環等配饰。在距今4000年前夏朝时期的二里头也出土了用和田玉制作的柄形器。

    诸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人对外交流的时间不是1000年,2000年,3000年,也不是张骞通西域的时候,而是达到了6000年。大大超过了我们对中西交流的传统认识。

    前面我们是通过考古资料来推算玉石之路的起源。但是真正有文献记载的,应该是西周的周穆王。

    周穆王是周朝第五代国君。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好游,到处转,到处玩。十名随行的官员记下了他的行踪,叫做《穆天子传》,记载了他一生到过的地方。

    《穆天子传》的记载是真实的,所记录周穆王旅行的踪迹也是有迹可考。他的具体行程是从成周开始,过漳水到河北钜鹿县,然后北行,到达戎、胡之间地;然后又西行越雁门关,经内蒙古草原,到达今内蒙河套地区;然后又沿黄河向西南前进,行程4700里,直到西域会见了西王母。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意外收获匈奴情报

    说到丝绸之路,必须要讲张骞。2000多年前,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今天的中亚地区,这就是著名的张骞通西域。

    张骞一生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张骞带领一百多人,从长安西行到陇西被抓。

    他在匈奴过了10余年的囚徒生活,但一心想寻机出逃。匈奴为了使张骞安心,按照当地风俗给张骞娶了一名匈奴妻子,以软化张骞。直到他的儿子出生,才放松了看管,张骞乘机逃出匈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共13年之久。去时一百多人,回来只剩下两三个人,虽然联络月氏打击匈奴,断匈奴右臂的目的没有达到,但却意外地游历和考察了中亚诸国,了解到许多实际的情况;

    张骞第一次为汉朝开发西域提供了准确的、极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军事情报。汉武帝之所以敢下决心开拓西域,打击匈奴,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张骞获得的军事情报。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非常风光,他率领三百多人的使团,带着金银、绸缎、牛羊出使西域,主要是劝说乌孙归汉,与汉联合起来共同打击匈奴。

    张骞到达乌孙后受到国王的盛情接待,并派使臣带着十余匹乌孙马于公元前115年随张骞一起回到长安,并与长安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这些匹马就被认为是汗血宝马。

    张骞通西域是中华民族对外开放的大手笔,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意识地去了解世界、对接世界,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放眼世界。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冰清 整理        编辑:高婷婷